李佩颖
诗歌伴随着文明一路走来,每一种形式,都是民魂的再现,诗歌背后,立着一面巨大的镜子,里面是无所不在的现实。
“轻叩诗歌的大门”
,我们去探寻千年诗歌的奥妙。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展示了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各地民风虽不尽相同,但都淋漓尽致地刻在了诗上。
我们朗诵《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朗朗上口,朦胧而又忧伤。
深入诗人内心,顺着诗歌发展的轨迹,大量凝聚着民族历史结晶的名篇涌现,回眸诗歌的光辉历史,我们无不感到温情和自豪。
朗诵一首首诗歌,不禁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句离别的话语悲壮无奈,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更是醉人。
想象中的诗歌世界千姿百态,模仿古人“借酒销愁愁更愁”
的伤感更引得大家深思。
在诗的国度里,穿越古今,我们汲取百家之精华。
课堂上,我们跟着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再别康桥》,随着作者的脚步漫步在剑河边的柳荫下,沉醉在拜伦潭,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还学习了俄国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仿佛朦胧中一棵冰清玉洁的白桦,立在心中。
自己写诗就更有趣了,我写了首诗《坚定的锡兵》,深深赞叹丹麦的独腿锡兵。
我认为,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有跳跃性和不确定性,让每个民族的人民能感受到异域的文化。
中国人读着普希金的诗歌,德国人则翻动那本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经》。
千年的诗歌传颂至今,传颂着人们心中永恒的爱。
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读诗、写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