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卒为安石所抑,仅得通判蜀州。
其知彭州。
力陈四川榷茶之害,为蒲宗闵所劾谪官。
其召用於元祐初,又极指蔡确、韩缜、章惇等之罪,请亟加罢斥。
其他建白至多,大抵於邪正是非之介,剖析最明。
而据理直陈,绝无洛、蜀诸人党同伐异之习。
严气正性,与刘安世略同。
至哲宗亲政之始,陶首言:“太皇太后垂帘九年,小人不无怨憾。
万一奸邪之人谓某人宜复用,某政宜复行,此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其后兴绍述之说,卒应其言。
其深识远虑,亦不在范祖禹下。
故其所上奏议,类皆畅达剀切,洞悉事机。
蒋堂以贾谊比之,良非虚誉。
其馀诗文,亦多典雅可观。
至《学论》二篇,力攻王氏《字说》,不遗馀力。
尤为毅然自立,不附合时局者矣。
《宋史艺文志》载陶集六十卷,久无传本。
其得见於世者,仅《宋文鉴》所载《请罢黄隐》一疏。
今就《永乐**》各韵内采掇裒辑,分类编次,釐为三十八卷。
虽以史传相较,其奏疏诸篇,或载或阙。
其《应制科策》一首,不可复考,未必尽还旧观。
然已什得其七八,所阙者固无几也。
△《冯安岳集》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冯山撰。
山字允南。
初名献能,安岳人。
嘉祐二年进士。
官至礼部郎中。
山诗文本三十卷,嘉定中泸州周锐与山子澥集合刊之。
前有刘光祖太师左丞合集序及何惪固《二冯先生文集序》。
此本澥集全佚。
山集目录虽具,而自十三卷以后悉佚不传。
所存者惟诗十二卷。
徐氏《传是楼书目》所阙亦同。
知散佚已久,世仅有此残本也。
山与梅尧臣、苏舜钦同时。
时已尽变杨、刘西昆之体,故其诗平正条达,无剪红刻翠之态。
其《上金陵王荆公》诗,有“更张汉法新”
句,原序所谓当熙丰间不能苟合於新法者,於此可见。
盖亦介立之士。
(第10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