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义无双-《一担一担怎么读》

风义无双(第5页)
🎁美女直播

处方基本不开贵重药,也并不指定药店。

老先生自备汽车出诊,诊费交随来的管家。

这在名医中派头已然很大了。

我的两个中学同学的祖父也算是西城的名医,其宅是后马厂胡同三进四合院,二房同学的父亲与我父亲同为经贸大学同事,长房同学一起学画,情同手足,常去其宅玩耍吃饭,每流连其宅院雕栏回廊的气派,但也并无自备汽车。

当然,萧老的派头若比起梁总长,是略逊一筹吧?再说萧龙友的出诊费八元,在当时算不算贵?20世纪30年代发行纸币与银圆是等值的,姑举几例(七七事变前)看一看当时物价:白面每袋44斤不到4元,猪肉6斤至7斤约1元,保姆工钱每月3元至6元,可见一般穷苦人家是不敢请萧龙友这样的名医出诊的。

不过,萧龙友是有大医之德的。

他对病人一视同仁,诊断开方无论贵贱皆慎重之至,对贫困者常免费诊病,还会施药,这也是他为人广受人们敬重称颂的原因。

萧龙友不仅医德高尚,医术亦极高明,甚至颇具神奇色彩。

熟稔老北京人物的掌故大家邓云乡先生,与萧家是世交。

20世纪80年代初,我与怹同为中国新闻社写海外专栏文章,且共用一个笔名,他讲过不少亲见亲闻的萧龙友医术的神奇医案。

邓家当时租住西皇城根22号,是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的大宅邸,占地60多亩,200多间房。

陈氏几房后人仍居于内,闲房院出租。

故邓家与陈家后人相识,并得以闻见名医医术之神奇。

有一房后人的夫人曾卧床不起,几致奄奄一息,延请众多医家皆束手无策。

始请萧龙友来诊脉,未开方时,陈家一位上学的亲戚恰骑自行车回来,其母闻名医来诊病,即携女请诊脉,说是女孩一两月未来月经。

萧望闻问切之后,在开药方时独对陈氏后人讲:夫人病虽凶险,包在我身上;那女孩却不好治,人恐过不去八月节。

陈氏后人大惊,问为何?答:治疗晚矣,现瘀血,药力已打不开。

听者当然半信半疑。

时值端午,夫人经萧龙友多次诊治服药,渐渐痊愈。

而女孩却在放暑假后面黄肌瘦,待开学后卧床不起,竟如萧龙友所预言,于阴历八月上旬病逝。

另一个广受传闻的是俞平伯夫人许家的亲戚,十二三岁得怪病,气喘吼得停不下来,遍请中外名医,皆无办法。

家人偶然在由津回京火车遇到萧龙友,谈起此怪病。

萧应允回京诊脉,开的处方主药是“细辛”

,服后出汗,大吐,所吐是绿萝卜滓状之物。

至此喘吼彻底消失,人健康而长寿。

上述这些神奇的诊案流传不少,其处方尤其珍贵,如汇集成书,绝对是中华医学的宝库,极值得研究继承。

萧龙友古稀之后,基本不再出诊。

有1936年出版的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为证:“萧龙友:为北平名医,惟年届古稀,精力就衰,摒去外缘,不再诊病。

但亲友中有疑难大症请求者,间或出诊。”

看来是颐养之余,去吟诗作画了。

其实萧龙友淹贯文史,精擅书画,却为医名所掩。

他的父亲萧端澍为清末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

他幼承庭训,学有根基,每日诵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及诗赋等,每每至深夜乃止。

其书法亦自幼严受父教,且师从甚广。

他喜褚遂良体,亦好兰亭。

隶书临曹全碑,篆书临周鼎,草书临贺知章,因之对篆、隶、行、楷、草各体皆有造诣。

当时大江南北对龙友先生的医诊墨案,皆视为珍品。

因其不仅有医道价值,而且为书法上品。

当时曾有人出高价向病家收购龙友先生诊脉处方装裱赏玩,其书名之盛不亚于明末清初以医道书法称绝的傅青主。

今山东曲阜孔府仍存有他联屏多幅,有篆、行、楷等各体。


(第5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