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遐思-《一担一担怎么读》

域外遐思(第6页)
🎁美女直播

这句话似乎是海明威对人生取舍的自白。

海明威的父亲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而饮弹自杀,海明威曾视之为懦夫的行为。

而他在自己的晚年也同样走向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

为什么会有如此惨烈的结局?人们往往注意到海明威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而忽略了他思想、文笔被折磨的煎熬。

海明威的最后一次飞机失事,脑部的脑浆都撞流了出来,两处脊椎盘破裂,肝脏和一只肾破损,从而给他留下了头晕脑涨、视线不清、听觉不灵的后遗症。

他的写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晚年他接受11万字约稿文章,竟写出了12万字。

在需要大幅删改后,工作了近一个月,只删掉了530个字!

他的眼睛再也看不清东西了。

疾病使他不堪重负。

他需要给读留下完美,留下男性的强悍、坚韧、勇敢、壮烈;他不是不敢于承受痛苦,而是要敢于蔑视死亡。

谁也不能否认,人是留恋生命的。

人的坚强是有限度的,往往最终承受不住致命的打击和坎坷的缠绕。

结束生命并不证明不珍爱生命。

关键在于英雄和智者决不能被磨难所毁灭,这,应该是海明威的抉择吧?

有时我想,敢于饮着威士忌,用一条小艇和手榴弹渴望与德军潜艇决战的海明威,还会惧怕小小的病痛吗?在西班牙内战的烽火中,他对尸横遍野已经司空见惯,对于死亡,他应该是谈笑自若的吧?

在我已读过的海明威传记中,极少提及麦卡锡主义对他的迫害,我以为这是促使海明威对他所热爱的、“太阳照样升起”

的社会彻底告别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再有机会去体验海明威的经历,也无法企及海明威的精神世界。

但是,我们可以去寻找男子汉,体验阳刚、磨难和痛苦,蔑视死亡、坎坷和污染,在精神世界中永远战胜自己,不被打败。

其实,“胜者无所得”

,留给后来的只有百年的海明威,永远的海明威……

勿忘契诃夫

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俄国散文的普希金”

——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和戏剧家安东·契诃夫离开这个世纪已经百余年了。

在那个他痛感“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

的年代,死于肺结核的契诃夫,年仅44岁。

他在逝世前赶写出的话剧《樱桃园》由他的夫人克尼碧尔首演于莫斯科,半年后契诃夫离开人世。

现在还有人读契诃夫的小说吗?还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这样一位有着独立思想、同情下层劳动人民、鞭挞黑暗专制制度、创作态度极为严肃的知识分子作家的价值?据说,如今的俄罗斯似乎已经不太有人提起契诃夫了。

在中国,如果不是中学课本收进了他的经典作品《变色龙》《万卡》《套中人》,还会有人去感受契诃夫对人民疾苦的强烈同情的炽热情感吗?普希金说过:“我的无法收买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

契诃夫也一样,他的声音其实是那个黑暗年代发出的最明亮的光芒。

契诃夫出身于商人家庭,后来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举止优雅和收入丰厚的医生,但是他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从中学时代他就接受了民主主义的影响,从20岁起从事文学创作。

他已不满足为最黑暗、最愚昧的农奴制俄国的人民诊疗肉体上的疾病。

契诃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完全抛弃了商人之家的市侩气,自觉地将自己与人民联系在一起。

他的名言是:“如果我是个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

初登文坛的契诃夫也曾写过不少幽默轻松的搞笑小品,但他最终抛弃了这种无聊的创作。


(第6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