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来找她的,她大概还在会上。”
男士看了看表。
他问我怎么会认识陈慧瑛。
得知我是《海口晚报》的记者后,他忍俊不禁:“哈哈,你是《海口晚报》的记者,你居然不认得我吗?”
这时,一位满头棕红色卷发、戴着一副秀气的红框眼镜的女士疾步走来,男士立即迎上去和她握手。
“慧瑛大姐,能在海口见到您,真是太好了!”
他指了指我,“这位也是来找您的,《海口晚报》的王子君……”
“子君,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来,来,外面太热,快进房间!”
陈慧瑛打开房间门,亲热地拉住我的手往里让,“没想到你们会一起来呢!”
“哪里,子君还不认识我呢。”
男士打趣道,并把我们刚才在门口碰到的事说了一下。
陈慧瑛揶揄道:“哎呀,子君小妹!
你这记者当的!
这是你们的曾浩荣市长呀!”
我一时尴尬得无地自容。
《海口晚报》是海口市委机关报,市长天天在报纸上露脸,我却连面熟的感觉都没有。
曾浩荣乐呵呵地说:“呃,大姐,这说明子君小妹是个单纯的人呐!”
“对对对,这说明她是个很单纯、不功利、不会钻营的人。
我喜欢!”
陈慧瑛立即赞同道,将我解了围。
我因此认识了市长,但此后却没有因此和市长加强联系。
很多年以后,我听一位和曾浩荣相熟的朋友说,曾市长和他笑谈过这件事,为能遇到像我那样单纯得“不识泰山”
的记者感慨不已。
曾市长走后,慧瑛大姐和我好一番长聊。
她问了我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你年纪轻轻要跑到海南创业?在海口生活艰不艰苦?“散文百家”
组稿顺利吗?你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吗?
说是我采访她,结果,变成了我向她尽情倾诉的一次会面。
痛与快,困惑与坚持,迷茫与希望,一股脑儿地说给这位第一次见面的文学大姐。
她有一种让我说不清楚的魅力。
临分别时,她抓着我的手,言辞恳切地说:“子君,你是个率真、执着的女孩,我认你这个小妹了!
你以后就管我叫大姐吧!”
谁能想到呢,一个是蜚声文坛、正如日中天的归侨作家,一个是一株刚刚开出小花的青青苹果树,却在阳光炽烈的海南岛上,成为一见亲如故的姐妹!
此后我们书信往来,不算频繁,却无比率性。
1998年,我去厦门旅游,告知慧瑛大姐,她非常高兴,约好和我见面。
但临到头,她临时有会不能来了。
原来,大姐不是专业作家,她是厦门市人大常委、厦门市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人大代表,行政事务繁杂,完全不能自由支配时间。
我很释然,这次不能见面,以后再相见。
哪知这一错过就是二十多年。
(第5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