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见基本一致,没有早期“东鲁”
的意识形态色调。
1979年,“西鲁”
与“东鲁”
围绕“两个口号”
问题出现冲突,《新文学史料》拒绝单独刊发夏衍关于冯雪峰的一篇长文,以为要有刊发的话,也应同时有李何林反驳的文章在。
聂绀弩在致友人信中透露了一些信息:鲁迅研究室李何林派与文研所沙荒派(指沙汀、陈荒煤——引者注)一直对立,鲁研室拥某种不利于文研所的材料,《现代文学史料》牛汀也不同意沙荒,也拥某些材料,奚如写的就在牛手。
沙荒等人起初想拥周公再起,活动了一阵后,见形势不甚理想,似有倦意。
(《聂绀弩全集》第九卷,第185页)“中鲁”
有一个很好的学术传统,冯雪峰、聂绀弩、孙用、杨霁云、林辰、王仰晨等,都是深得鲁迅风骨的人。
我在博物馆偶尔听到王得后、姚锡佩谈及冯雪峰、聂绀弩、杨霁云时的语态,都可以知道他们的精神交叉之多。
我记得陈漱渝、王世家有时提到林辰,敬佩至极,以为他的考据文字,有朴学之风。
不妨说,鲁迅博物馆的人,除了深受李何林、王瑶、唐弢的影响外,“中鲁”
的一些前辈,都可说是治学的引路人。
“中鲁”
延续了鲁迅晚年的某些风气,其中多人都与鲁迅相识。
鲁迅博物馆的姚锡佩与聂绀弩有过一些交往,1981年,她在编辑《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时,收到了聂绀弩的信,那内容体现出对鲁迅的感情之深:
锡佩同志:
我想写一两首有关鲁迅故居,未就。
今奉上《题〈药〉兼悼秋瑾》(七绝)一首,放在《题歇庵》三首之后,《赠鲁迅》之前。
诗曰:轩亭口畔夕阳斜,
颈血能教百病差。
(此句意胜,似未经人道过)全泄古今天地秘,
瑜儿坟上一圈花。
末句表人类有希望,意似晦,且不管它,鲁迅原意实亦如此。
祝好,烦您再三乃至七八,真歉!
(《聂绀弩全集》第九卷,第196页)姚锡佩《风定落花》一书专门谈及聂绀弩的为人与为文,很有久经沧海的悲慨,作者写晚年的聂绀弩,勾勒出其坦率、无伪的性情。
聂绀弩年轻时期受过鲁迅的批评,他后来都能真诚地解剖自己的缺点,对于鲁迅充满了感激。
姚锡佩写道:尽管由于鲁迅和冯雪峰在公开信中批评了绀弩,使他后来在《鲁迅全集》的注释中,在一些研究两个口号之争的文章中,成了1930年代宗派主义的代表人物,绀弩不免有点委屈,但他始终认为雪峰在建立文艺界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方面功不可没。
所以,当他和笔者谈到当年“两个口号论争”
的旧案时,毫无怨言地说:“那时,大家都年轻,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鲁迅批评了我,我还想写文章反驳;但胡风告诉我,鲁迅希望我们不要再写了,我也就接受了这个意见。
为了平息论争,团结抗日,个人委屈又何足道哉?”
(《风定落花》,第253页)
上述的文字看出人文社老一代人与鲁迅特殊的关系,也看出鲁迅后来对于那一代人的深刻的影响力。
与鲁迅有过交往的还有楼适夷,他晚年对于鲁迅的阐释,都有意味深长的地方。
1989年5月,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会议在博物馆举行,那天人文社多位先生也在会场。
楼适夷讲起话来慷慨激昂,强调现在最需要的是鲁迅精神。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