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散记-《时间深处的乡愁阅读答案及解析》

日本散记(第4页)
🎁美女直播

旅日的中国人,进也忧,退也忧,那些华文报章,流露的,常常是这一情感。

我觉得海外华人的这一情感,是难以割舍掉的,谁叫大家都是中国人呢。

3.谁读懂了日本

因为不懂日语,我在东京完全像个聋子,靠的是“和文汉读”

法去辨识器物。

好在有朋友的引路,一切还算顺利。

不过要解读日本,只能靠中国人写下的书籍。

赴东瀛前,华人写下的书,看了许多部。

全凭着这些书,我对岛国的风土人情,才有了大致的印象。

实在地说,要是没有这些著作,对日本应从何处入手了解,还是个问题。

不料在东京的时候,一些留学生对大陆介绍日本的书籍,多有不满。

那天在涩谷的一家酒店里,和几位久居日本的朋友闲聊,发现他们眼里的日本,与国内宣传的,距离很大。

像《我所认识的息子兵》《我的留日生活》等,被众人大大地数落一番,认为不仅与生活渐远,品位亦低,是以大陆人的口味描写日本,真实的形态,反被遗漏了。

我近年来读了许多留日学生写下的书籍,知道了先前不了解的东西。

像于君的《列岛默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王翔浅的《东京告白》等,觉得均有特点,但反差很大。

学人中李长声、董炳月的态度,和李兆忠不同,作家中的莫邦富,与靳飞亦有区别。

日本在中国人眼里,色泽是迥异的。

李长声读出了岛国风情之美,李兆忠呢,却有许多愤怒的声音。

靳飞在异国里升出缕缕乡愁,莫邦富却怀着矛盾的心境,其中故国之恋与寻找新梦的跋涉,看了让人为之心动。

我在《新华侨报》和《留学生新闻》里,有时就能读出不和谐的东西。

什么原因呢?问了几位友人,均含混不清,我的疑惑也又增大起来。

中国人之写外国,情感往往很复杂。

介绍学术的篇什,认真者有之,卖弄者亦有之;至于域外的生活,苦诉的与自恋的掺杂在一起,味道不太一样。

先前的时候,国人出于新奇,一些书十分好卖,但现在,除了留学指南之因外,国人大多不屑一顾,好像已疲倦了。

以日本的话题为例,人们谈论它时,大多引用的还是鲁迅、周作人、胡适诸人的语录,当代人的日本观,似乎未有能及“五四”

学人的。

在东亚迅速变化的今天,文人的视野还依然如故,不知道是日本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出了问题。

想一想此类现象,倒是让人感叹不已。

偶然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一本描写在日本恋爱的书籍,大致翻了翻,粗俗得很,和20世纪30年代上海流行的秘闻写意一样,只是吊吊读者的胃口,别的东西,一无所有。

记得还读过一些描述日本茶道、神道的书,大多绷着脸孔,没有性情。

我觉得时下许多书,在学理上欠缺些什么。

描述日本的文章,其一没有母语的力量,其二是对日本的历史,亦无切身的体验,所以我们读东瀛的精神,就不得不到鲁迅、周作人那里去找。

李兆忠君告我,“五四”

前后的留学生,和今天的留学生已很是不同,前人的思想确实厉害。

在东京见到李长声,也谈及了这一点,他的文章很美,在我看来是旅日作家的佼佼者。

李氏也长叹周氏兄弟的博大,要谈日本,知堂回忆录式的文字,我们今天的学子是写不出来的。

这种看法,许多留学生也会有吧?

日本的难解是世人公认的,各国之中,如大和民族这般执着、勤奋,且讲究生活之美者不多。

又因为发动过侵略战争,周边国家对其便持有戒心。


(第4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