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顾念手足的恻隐之心,也只不过是一抹黯淡的边缘点缀。
三国绮丽的文学,都是君王的主题。
艳美、冷漠,却动人心魄。
三国的时代气象,也大约如此。
硝烟散尽,歌舞升平。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一时竟出。
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的谪仙风范,千年不遇。
李白活在盛世年代,所以诗歌清新俊逸,雄奇潇洒。
诗圣的悲凉来自没落的中唐,刀光剑影、民不聊生,衰颓的气象深深影响了诗人的创作。
泪水淹没了微笑,白发覆盖了青丝。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时代的底色渐渐暗去,诗歌的气象也由明丽走向悲凉。
若让我挑选最美的时代,那自然是宋了。
兼容并包的年代,豪放与婉约二分天下。
这边是“执手相看泪眼”
,那边就有“大江东去”
。
微笑的小楼剪影后,就有銮铃响处,醉里挑灯。
那完美的融合,只有宋可以做到。
宋的富裕开放,决定了宋人烟阜盛、思想蓬勃的气象,宋词也因此有了多元的精彩。
元曲抖去了过于艳丽的辞藻之纱,完全展现了市民生活。
晶莹泪光换成嬉笑怒骂,阳春白雪亦可成为下里巴人。
在清朝,《红楼梦》后几十回的散失,使它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维纳斯女神。
贾府再怎么名动一方,“白玉为堂金作马”
,最后也不过是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曹雪芹一支锐笔,划开了封建社会的腐败皮囊。
表面上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末了却是曲终人散、凄凉收场。
清朝大厦将倾的面貌,融入当时的作品中,成了文坛气象中抹不掉的一笔。
文学决定于时代的特点,也折射了时代的风华。
文人之笔,可以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古往今来的朝代兴衰,都能在当时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文学的气象,便是整个社会的气象。
没有理由不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瑰丽的方块字,因为我们可以在那字里行间,找到思想勃发的出口,看到社会前进的源泉。
(第2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