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发的爸爸从后屋拿出一盆水果:“老西。
我个仔不生性(不懂事),叫老西费心了。”
一口半成淡的普通话。
“你打算将来叫余发做什么?”
老师问。
“他做得了什么,还不是和我一样做生意。”
“看来你是不愿意余发做生意罗,做生意不好吗?”
“说唔清楚。”
对于老豆,这确实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专门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的专家学者在探究的同时,也要下海弄潮一番。
才知自己的水性,何况爸爸这位冒牌的初中生,哪里回答得了。
“老西,你们做教员的,没有什么钱,你们有没有觉得心理不平衡,个个都发了,只有老西穷。”
老师说:“心理不平衡,偶尔会有,也是正常的。
可我从不觉得自己穷。”
爸爸有些不解。
“这穷。”
老师指指口袋,“这不穷。”
老师又指指脑袋。
“我有我的工作、学生,所以很充实。”
余发听到这,猛地又感到江老师的富有,爸爸的贫穷。
近些年来,不少老师“下海”
,在年轻教师中这个现象更为突出,当然也有不少老师甘守清贫。
江老师对下海的老师表示理解。
对不下海的老师表示尊敬。
他自己晚上也在校外兼课,但从不占用分内时间。
说实情。
把握好这个尺寸真有些困难。
因为除了高度责任感外,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壮的体魄。
教师的责任心是需要物质去维护的,在商品社会中个体户发了,倒爷发了,教师成了局外人,心理不平衡是难免的,知识分子应该如何面对这些?
余发爸爸最后说:“哎,要是余发能像陈明那么会读书。
那才是真正发了。”
一句话提醒了江老师,江老师离开余家后,特地路过陈明的家。
陈明的房间灯火通明,毫无疑问他正在用功。
考上大学奖五万
陈明在学习,那么专心。
青少年朝着目标向上时总是最可爱的。
村里办了一个工厂,请一个湖北来的有大学文凭的年青人当厂长。
这年青人刚来时说得好听得不得了,我要如何如何。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