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之死 裂痕与伏笔-《大唐兴亡三百年适合几年级看》

刘文静之死 裂痕与伏笔(第1页)
🎁美女直播

武德二年的秋天注定是李唐王朝的多事之秋,因为在并州陷落之前,长安朝廷内部就已经发生了一件让李渊极不愉快的事。

有个人要谋反,并且他还因此掉了脑袋。

在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上,掉脑袋的事情原本是很寻常的,但是这回却不太寻常。

因为这颗脑袋是从一个朝廷重臣的身上掉下来的。

准确地说,这个人是大唐的民部尚书、开国元勋,也是晋阳首义的功臣。

他就是刘文静。

刘文静居然会谋反?这可能吗?

是的,这件事听起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可李渊和朝廷确实是以这个罪名把刘文静斩首的。

一个堂堂的开国元勋、首义功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刘文静之死对新生的大唐王朝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刘文静和裴寂都是晋阳起兵的主要策划者,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是李渊的左膀右臂,对大唐开国所作的贡献可以说难分伯仲。

但是从私交上来说,裴寂和李渊是好友,而刘文静则与李世民关系较为亲密。

因此在李渊的心目中,裴寂的重要性自然要比刘文静略胜一筹,所以裴寂的地位也自然要比刘文静高出一头。

李渊开设大将军府时,裴寂任长史,刘文静任司马;李渊入关成为大丞相时,裴寂转任大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也转任大丞相府司马;李渊称帝后,裴寂官拜尚书右仆射,刘文静官拜纳言……基本上可以说,在李渊的政治军事集团中,除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外,裴寂始终是第一号人物,而刘文静则始终屈居第二。

刘文静会服气吗?

他不服。

他当然不服!

他一直认为自己的才干和胆略都在裴寂之上,而且所立的军功又比裴寂多,凭什么裴寂就老是压过他一头?正所谓不平则鸣,刘文静当然也要鸣!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之初,经常与裴寂同坐共食。

刘文静马上抓住机会上奏李渊:“陛下君临亿兆,率土莫非臣。

昔日晋元帝诏王导升御座共坐,王导推辞说:‘若太阳俯同万物,使群生何以仰照!

’而今贵贱失位,臣以为非长久之道。”

李渊一下就听出了刘文静话里的酸味。

他笑了笑,你刘文静既然学会了含沙射影,跟我大掉书袋,那我也不妨跟你掉一回。

他笑着对刘文静说:“昔日光武帝刘秀与旧友严子陵共寝,子陵把脚都压到了皇帝的肚子上,光武帝还不是一笑置之?而今诸公德高望重,并且都是朕的旧交好友,往昔的欢聚之情,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

公切勿介怀。”

天子李渊处处护着裴寂,对刘文静的谏言根本不予理睬,甚至还有点反唇相讥的味道,刘文静怎么可能不介怀?随后的日子,刘文静开始在朝堂上公开与裴寂唱对台戏。

凡是裴寂赞成的他必然反对,凡是裴寂反对的他必然赞成,二人从此公然决裂,并且反目成仇。

浅水原兵败后,刘文静作为主要责任人被免职,虽然后来他又随李世民扫平了薛仁果,因功擢任民部尚书,但是地位大不如前。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