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宝霞的努力游说下,何福临这才松口答应接管酒楼的生意。
见目的达到了,赵宝霞忙各种温柔小意,细心伺候,哄的何福临是心花怒放,恨不得感叹一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其实,何福临不知道的是,这才是自己媳妇这次和他回来的目的。
先从何福临和赵宝霞的相逢说起。
上河镇毕竟是两府城之间的交通枢纽,人流量较大,民风也比较开放。
每年的九月九,在上河镇的河边,都会举行各种诗词歌赋的比拼,称作秋会。
但参赛者都必须是秀才以上的身份。
何福临虽说只有十五六岁,但天赋确实不错,虽然当时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身份,但其夫子特意为他求了个名额,让他也去见见世面。
说来何福临的表现也算不错,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还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最后被破格提升为秀才。
不要以为第三名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第一名是当年梧桐书院的才子所得,那人后来在二十岁就考取了举人,这次是怀念家乡的这个节日,特意回来参加的。
而第二名,就是推荐何福临的老夫子了。
由此可见,在人才济济的当天,何福临能取得第三名的成绩,自然令他名声大噪。
赵宝霞虽然是大家闺秀,但爱屋及乌,赵财主也不是十分的拘着这个女儿。
因此,难得凑热闹的机会,她自然是不会放过了。
当时,看到和自己模样差不多大的人取得了第三名,女扮男装的她,拦住何福临就要与他比一比。
这个时代虽然是男尊女卑,但没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只要家里有钱,也有不少的女子上学,只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女子只能单独请夫子,不可以再与男子同在书院了。
赵宝霞从小对诗词歌赋感兴趣,她的娘亲三姨太,也花了不少的精力培养她。
何福临也是个要强的,有人来挑战,他自是不会决绝。
两人就这么从五言对到七律,何福临也从赵宝霞的耳洞和声音中,猜出了她是女儿身。
而赵宝霞则是对何福临的才华,深感佩服。
难的遇上这么个让自己佩服的对手,自然要约好下次再继续。
何福临对赵宝霞的才艺,也是很欣赏,佳人有约,自是不会拒绝,就这么一来二往,两人情愫渐生。
赵财主听说何福临的家世时,是不同意的,自己最宝贝你女儿,咋能嫁给泥腿子?
赵宝霞早料到赵财主会不同意,就先让三姨太见了何福临一面。
长得一表人才,又颇有才华,三姨太也松了口,替自己的闺女当起了说客。
赵财主一向相信三姨太,再加上听说何福临在秋会上,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也就答应了。
其实,能让三姨太答应的主要原因,不在何福临,而是赵宝霞的一番话。
三姨太再怎么得宠,不过是个小妾,又没有个儿子傍身,虽说现在有爹爹宠着,但最重要的,是能坐上平妻或者正妻的地位。
赵府的正妻,生有两子一女,要想坐上正妻的地位,总的有什么由头吧?
赵宝霞是个女儿身,对府上的生意也不感兴趣。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