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领导班子认为,全国第一、二、三届京剧艺术节宁夏京剧团都未参加,第四届如果再不参加,这个团就会被人们淡忘。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萌发一个想法:《闹龙宫》本是宁夏京剧团的保留剧目,代代相传,随着前辈艺术家的渐渐老去,时至今日,原以武戏闻名全国的宁夏京剧团武戏力量已渐渐衰退,那么能不能与杂技团合作,搞一出新颖的《闹龙宫》呢?
石小元、华来、谭少英、谭健、张晓琪几人就直奔银川市杂技团,与姚新宁团长沟通后一拍即合。
随后看了银川市杂技团所有的节目,对采用哪些节目做到心里有数。
比如杂技的钻圈、转碟、柔术等技巧,都可以运用到这出戏中。
回来石小元就开始动手写戏,定名为《新闹龙宫》。
在原有《闹龙宫》情节的基础上加了一场“花果山”
(第一场),其中运用了杂技的手技“猴子扔桃”
——将皮条设计成青藤样式,在上面做一些高难度技巧,符合猴子顽皮的天性;草帽舞——把草帽做成西瓜皮形,加入杂技技巧玩耍、投掷;钻圈——设计成水帘洞的布景,加入钻圈技巧,来回翻。
又如“祝寿”
一场中的转碟、叼花、滚灯等技巧,无疑为全剧增加了很多新颖的看点。
2003年5月23日,为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60周年,宁夏京剧团又排演了一台京剧晚会,由石小元创编,张晓琪作曲兼唱腔设计,包括报幕在内都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使这台晚会从头至尾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京剧团小剧场审查节目后征求领导意见,王邦秀感慨说:“我们还能提出什么意见呢?你们连报幕都是一台节目……”
报幕是这样设计的:每场之间不关闭大幕,由男报幕员刘小鹏和女报幕员贺红梅(贺进禄之孙女)扮演祖孙二人,在舞美人员换布景时,二人出场以串场词介绍京剧常识等内容,与整台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间穿插1962年排演的《红旗谱》中“朱老忠还乡”
一场和1964年参加全国调演的《杜鹃山》第一场,将其串在一起按原版演出,使观众看后感到十分新颖——既看了戏,又学到了知识。
时任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看了这台晚会后,亲自到宁夏大学为宁夏京剧团联系演出,随即在银川市西夏区工人文化宫专为宁夏大学演出了一场。
学生看完戏后纷纷到后台与演员接触交流、畅谈观后感,一位女学生说:“以前我不了解京剧,也不爱看京剧,看完这台节目,我觉得京剧挺好看的。”
三、《新闹龙宫》
2003年招收○三级学员,从90名人员中最后确定了60名,即艺校○三级京剧班。
文化厅决定由艺校管理,京剧团出师资,其后与杂技团合作创编儿童剧《新闹龙宫》,从策划到排出前后历时8个月。
半彩排时请来专家、学者观看、提意见,看后都评价说此剧很新颖,并夸奖苏京平饰演的美猴王如今已很难得,但须解决好京剧和杂技“两张皮”
的问题,应最大限度地将两种门类艺术融为一体。
《新闹龙宫》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闹龙宫》剧目,一直是京剧团的保留节目,京剧团和银川杂技团合作,把杂技的高、难、奇、险、惊及各种动作和器具融合到了京剧之中,将《闹龙宫》改编为《新闹龙宫》,其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大大提高,这是宁夏京剧团近年来对京剧艺术发展的一大贡献。
选节目时,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来银看节目,同时看了一场话剧,看后到住地召开座谈会。
蔺副司长在会上说:“这次选节目,我们有规定,看戏不做任何评价,看完就走,但今天我破这个例,我要说两句:作为这样一个团,条件非常差,三万块钱就排出这样一出大戏,实属罕见。
不管这出戏选得上选不上,我都会给你们一个交代,如果整出不行,也要让局部展现。
这样的艺术团体,我代表文化部要求你们文化厅党组应向你们的政府提出表彰……”
(摘华来记录)那次京剧团的领导和演职人员听后都非常激动。
2004年12月,宁夏京剧团赴上海参加中国第四届京剧节,《新闹龙宫》获特别奖。
新闻发布会上对参演剧目评价如下:“宁夏京剧团的《新闹龙宫》将京剧与杂技融合在一起,剧目别具一番新意,引人注目。”
不久,华来代表宁夏京剧团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节筹备会议,在会上文化部领导向宁夏京剧团表示致敬,并提议在座的院团长向宁夏京剧团学习、致敬,全体人员起立向华来鞠躬。
蔺副司长还说:“这次这个特别奖,我先向在座的各位打个招呼,就是宁夏京剧团的……”
华来当场落泪,回来后向全团员工传达时又落了泪。
之后,《新闹龙宫》在央视戏曲频道先后播放32次。
不少同志认为,如果再下些功夫,政府加以扶持和投入,此剧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精品,也完全可以打到世界去。
好莱坞著名华裔女影星卢燕曾为此事专程来过宁夏。
在上海颁奖时又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宁夏京剧团没参加,后来上海京剧院宴请35个获奖院团领导吃饭,一看是宁夏的,就说:“你怎么没有去参加?会上说你们这出《新闹龙宫》明年要到北京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演出。”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