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团曾经的辉煌》

第二节 中国京剧院四团(第3页)
🎁美女直播

京剧团是军队的艺术团体,所以每个团员既是演员也是战士。

不仅要求他们艺术精湛,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许多演员来自松散流动的旧戏班,或多或少染有自由散漫的习气,因而改变他们的生活作风和树立军人形象便是首要一课。

为此,老师要求他们一切从头做起。

每天清晨5点起床列队跑操,作息要整齐划一;外出军容风纪须严整,着装不能我行我素;演出前要列队点名,集合要争分夺秒……经过严格训练,这些队员的行为大有改观,良好的作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

演出前,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装台,没有任何人误场;演出中,武戏演员一下场,大家赶快帮他们打水擦背;演出后,乐队要在台口敲锣打鼓欢送观众。

不管是主演还是龙套,最后都争先恐后地清扫场地。

1951年,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按照贺龙司令员的指示,先后三次奔赴康藏高原慰问筑路部队。

第一次是去慰问打通雀儿山的工兵八团。

雀儿山即坡陡路窄、山势险峻的“二郎山”

第二次进康藏是1954年1月,还是慰问筑路部队。

1954年9月26日,西南军区政治部又下达第三次去康藏的命令。

这次演出任务是慰问参加康藏公路全线通车典礼的筑路部队。

主要剧目有《野猪林》《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

在三年多的日子里,这些演员三次进入康藏高原慰问筑路部队官兵,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进入西藏演出的京剧团;第一个在最高点(海拔5000米以上)演出的剧团。

演员们牢记贺龙司令员的谆谆告诫,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慰问他们。

这些革命文艺战士没有辜负党的期望,以实际行动验证了他们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当他们从西藏返回重庆后,再次受到西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自1946年10月晋绥平剧院成立以来,剧院创作演出了《丹梁桥》《嵩山星火》《陌上恨》《红娘子》《北京四十天》《武大郎之死》《祝英台》《夜明珠》《平地风波》等十多个剧本。

这支革命文艺队伍自成立起,便一直以战斗的姿态进行紧张工作,转战于各战场。

仅1954年就演出340多场。

在西南的5年中,演员们演出1530余场戏,观众达到1123500余人次。

他们对党忠诚,和部队有着深厚感情。

这些人以集体化、战斗化的军事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1955年,西南行政区和西南军区撤销。

7月,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与总政京剧团(原系聂凤智司令员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所属平剧团,后来与张爱萍司令员领导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进驻杭州,更名为“浙江警备区政治部文工团”

,并与浙江军区京剧团合并)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京剧团。

1955年11月7日,根据建军原则,总政京剧团被撤编,全团转业退役,移交给地方。

当时贺龙十分关心京剧团,在他的关怀和提议下,经总政治部和文化部商定,将总政京剧团调入中国京剧院成为第四团。

当天下午,中国京剧院所属三个团和总政京剧团在人民剧场召开大会,由中国京剧院副院长马少波主持会议,宣读了总政治部和文化部的命令。

总政京剧团由中国京剧院负责接管,并宣布中国京剧院党委决定,总政京剧团正式成为中国京剧院四团,任命石天为四团团长,贺进禄为副团长,王宪周为政治助理,孙秋田为行政助理,李永华为业务助理。

这就是京剧界赫赫有名的“老四团”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