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调整时期-《宁夏京剧团曾经的辉煌》

第五章 调整时期(第5页)
🎁美女直播

《翻身记》在素材原型的农牧场演出时,台上演戏,台下评说,演到动情处,观众席中一片唏嘘。

工作队演出的戏曲品种也发生了变化。

除京剧以外,这个14人的工作队还演出了眉户剧、评剧、豫剧、北京曲剧、宁夏道情、数花、曲艺等多个剧种。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每次演出都能获得强烈共鸣,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在西永固村演出结束的当晚,劳累一天的工作队员刚要入睡,公社干部(现在的乡干部)就找到他们的住处,对王和霖说:“王队长,尾闸公社来电话,那里明天开大会,请你们去演出。”

王和霖一口答应:“没问题,明天晚上我们准时到尾闸。”

没想到公社干部欲言又止,显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王和霖告诉他,还有什么话尽管说。

那干部不安地说,尾闸公社的大会是第二天早晨九点钟准时开始,而尾闸公社离这里要40里路呢!

那时候没什么交通工具,全凭双脚走。

这就意味着,如果准点赶到,他们就睡不成觉,得连夜动身。

刚演出结束还没休息就出发,能行吗?看到王和霖有点担心的眼神,几名青年演员马上表态:“没问题,我们连夜走!”

于是,王和霖让大家抓紧时间睡3个小时,半夜两点他们起来收拾装车,在黑夜中出发。

塞上的秋夜,冷风阵阵,寒气袭人。

文化工作队的14人分别推着两架排子车,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一会儿,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排子车陷进泥泞的道路中间。

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齐声吆喝着把车推出泥坑。

王和霖问大家,要不要避会儿雨?刘连伦说:“时间不饶人,不能歇。”

十几个年轻人也齐声回答:“走!”

于是,在一声声“加油”

声中,伴着拉车推车的喘气声和吱吱呀呀的车轮声,还有呼啦啦的风雨声,天亮时演员们终于赶到了尾闸公社。

尾闸公社的大会按时召开,演员们稍事休息便投入演出。

成百上千的农民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50多年后,当年参加文化工作队的刘连伦、方继斌,忆起当年演出的情景,依然热血沸腾。

刘连伦说,那时谁都抢着拉车,都是共青团员,女的抢不上,就推车。

每天我们都要走四五十里路。

一次,我们从礼和公社回来,拉着架子车,一辆车拉着行李,一辆车拉着道具,走到离团里还有两里地的地方,双腿就迈不动了,硬挺着走到团门口就瘫倒了。

还有一次,我们上石炭井矿,在二矿劳动、演出,连续干了一个月。

采煤、回收、班前会,我们都参加。

刚下去时,掉个煤渣我们都感到害怕,后来跟着采煤,大块大块的煤滚下来也不怕了。

劳动之余,我们还要创作演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每人都有创作任务,没有创作素材就翻小人书,我们编创了《火烧鬼子》等不少小戏。

到1979年撤团合并调回银川时,石嘴山市京剧团已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整整14年。


(第5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