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音乐情景京剧《红绿灯·斑马线》,将京剧、舞蹈、音乐融为一体,为国粹艺术注入新的表现形式,更富有生命力,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在天津演出时,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子看完《红绿灯·斑马线》,握住主演的手泣不成声。
他曾经是一次车祸的受害者,违章驾驶使他失去了健康的双腿。
后来剧团到北京演出,这名男子又追到北京观看《红绿灯·斑马线》,并请著名书法家书写自己创作的诗,送给剧团,表达对剧团的感谢。
2008年,创排演出了反映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六盘山壮举的《小红军与回回娃》一剧,当年演出60余场。
2009年,宁夏京剧团先后接待福建和甘肃两个省的专业艺术团体来宁夏进行慰问和交流演出。
甘肃京剧团来宁展演大型新编历史京剧《丝路花雨》。
4月,宁夏京剧团创排演出新编大型神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当年演出50余场。
9月,创排演出反映宁夏历史文化的新编历史剧《秦始皇与朝那湫》,当年演出50余场。
2010年,请全国著名京剧武戏导演张四全精雕细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将现代的艺术手法融入其中,还吸收了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使角色刻画更加细腻。
孙悟空不但睿智机敏,更突出其坚贞执着;猪八戒不仅憨态可掬,还显示了他世故、左右逢源的一面;而沙僧的厚道与刚毅、唐僧的慈悲与优柔、白骨精的娇媚与阴险,也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敬业精神
宁夏京剧团不仅向市场送上精美的文化产品,而且以自身行动传扬民族精神和美好情操,使观众口口相传,拓展了潜在市场。
演出经常要换地方,装车、卸车,装台、卸台,但演职人员都争先恐后抢着干,车拉肩扛地把演出所需的音响、道具、戏箱、地毯等搬进一个又一个新舞台。
水土不服和连续作战带来的疲劳,使不少演职人员身患病痛,但他们都坚持到最后一场演出。
由于“送戏上门”
的演出地点都比较远,同志们经常是天还没亮,早点都来不及吃就已经坐车上路了。
有时,晚上演出结束后时间很晚,演职人员还要卸台、装车,等回到家已是凌晨时分,但大家第二天依然早早出发,毫无怨言。
“为进城务工人员送文艺”
大型文艺节目演出时,已是隆冬,而演出又都是在露天广场。
但演员们按照剧目要求,该穿裙子就穿裙子、该光膀子就光膀子,决不因为天气冷就用别的服装来代替,坚决保证演出的艺术质量。
一次,在宁夏同心县文化广场演出时下起了大雨,雨水湿透了演职人员的衣服、头发、服装、道具,舞台上的地毯也都被雨水浸透了,演员们走在上面扑哧扑哧地响,但是大家没有一个退却的,继续顶风冒雨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台下的广大观众。
台下的几千名观众也报以热情的回应,站在雨里观看演出。
这种好作风印刻在基层群众和领导的心中。
2005年11月19日,宁夏京剧团在银川市南门广场演出,当时气温在零下10℃以下,风力在7级以上,正好赶上文化部专家考察团来实地考察。
专家们亲眼看到3万多观众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渴望,亲身感受到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
有专家激动地说:“你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京剧团举办广场文化全国第一;京剧团送戏上门全国第一;观众观看人数之多全国第一。”
逢年过节时,宁夏京剧团经常下部队慰问子弟兵,多年坚持且不要费用。
宁夏军区主动给予剧团10万元赞助,军区领导还写信给自治区领导表扬宁夏京剧团的良好作风,促成自治区为剧团批了一笔演出经费。
2011年2月21日至3月4日,宁夏京剧团赴宁夏军区某部进行军训锻炼。
参训演员65人,其中男同志34人、女同志31人,分为8个班。
旨在通过此次军训锻炼使演职人员在学习弘扬宁夏军区“贺兰山精神”
的同时,更加坚定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信念,增强组织纪律性与团队协作意识。
四、《海上生明月》
2006年6月,宁夏京剧团创排现代京剧《海上生明月》。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