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

黄河岸边(第1页)
🎁美女直播

这是一座建在邙山上的古城,我后来读《藏书》知道唐相李泌在这一带很有政治活动。

建国初,这个县城只有五千余人,城势北高南低。

军分区在关帝庙(假设它就是的吧),出关帝庙对门,是个小城楼,大约两米多宽,一边一个铁人,有一米四五高的样子。

军分区出门向东有一条南北街,向北走到尽头有一里地吧,就是公安局,公安局就建在土城墙下。

从东绕过公安局再钻一个土隧道,一条“之”

字形的黄土道下去约两百米高,下边就是黄河,一条窄窄的路,有砖护栏,全部砖铺地直通山顶,道两边都是近九十度的土悬崖,很有点“华山一条路”

的味道,形状极似一只孤立挺出西指的羊角,它的名字也真就叫“羊角山”

山的极峰上是一座寺,里头一个中等个子、胖胖的和尚,什么寺,和尚法号,统都不记得了。

火车站在县城南,我们的小学校在城东南,学校门对面一片瓦砾废墟中矗立着一座塔,我们叫它蛤蟆塔。

在塔边敲击石头,塔会“咯哇咯哇”

发出回音。

我过了不惑之年才晓得那塔是我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官称叫“宝枪寺塔”

水库起来之后,羊角山理应是个“岛”

,但它是土质的,听说是泡塌了。

但看河南电视台“天气预报”

,那塔依然故姿。

塔在,我的学堂地址就不会有虞。

依着我回忆整个县城,陕县是这样的形势:整个城都在邙山上,黄河自西而来,逼冲县城,被羊角山挡住,拐了一个九十度的直弯向北,又被中条山挡住,又折九十度向东直奔而去。

这两折弯,形成了三段渡口名叫“太阳渡”

,西边上游的叫“下太阳渡”

(因为太阳从这边落下),东边下游的叫“上太阳渡”

,中间直南直北的那段叫“中太阳渡”

河的北岸是山西平陆,中条山临河的一段,万丈高崖,峰尖如同锯齿一样向天插去,满山都是大树。

下太阳渡一带邙山山势相当缓,一隆一起,一鼓一包,形似长蛇,宛若龟背,上太阳渡也两岸皆险。

邙山是“鸿沟”

那样的土柱如削,和中条山夹着大河。

只是上下太阳渡都有沙滩,可以走纤夫,中太阳渡只是有个虚应名目,你登羊角山可以通眺三渡,上下太阳渡帆桅穿渡,中太阳渡只有漂浮船只,从未见有人乘船携物过河。

我家在公安局那条街,后来迁到了城西羊角山下。

推窗可见下太阳渡。

这是我家头一次迁居,也有段插曲。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