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没有联网,这两人又都是没有公职的社会闲散人员,街道能核实的途径不多——确实,两口子来了一年多,从来没见过他们俩的孩子。
看这两人年纪也不大,应该就是像他们说的,没有孩子。
街道最终给发了准生证。
这一胎不白忙活,是个小子。
由小峰高兴坏了,又开始喝白酒了,只不过这次不是浇愁,是助兴;李霞脸上也有笑模样了,不再把自己关在家里了,带着孩子每天进进出出,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
邻居都说,小峰农村带过来的那媳妇,习惯城里的生活了,开朗了不少,人也爱笑了。
由磊三岁时,由小峰和倒腾白酒的那几个哥们,合伙开了个小型的白酒作坊。
没日没夜地干活,就为了多挣点钱给老婆孩子花。
由磊被养得白白胖胖的,谁见了都想在脸蛋子上捏一把。
李霞一边择菜一边看胖乎乎的儿子在房前玩,心满意足。
果然难处都是暂时的,熬过了那一段,这日子不是越过越好了吗。
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宝原村水字井,李老太家那个四岁的小姑娘,捧着个比她还大的簸箕,里面铺了一层的苞米粒,在喂鸡。
都说李老太命好,女儿在城里生了孩子,送回来让她帮忙带。
一把年纪了还要带小孩,谁都知道是个累活。
可偏偏这女娃娃,从小就聪明能干,房前屋后能帮李老太干不少活,平时还能陪着她,是个伴儿。
不然李老头走了挺多年了,剩下李老太一个人的日子,可不好过。
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小姑娘放下簸箕,快步跑回屋里,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换上一身旧的,这才跑出来,继续喂鸡。
刚刚那身衣服,是姥姥做铺盖的时候,多余的边角料给她新做的。
夏天穿着凉快,颜色也好看,她喜欢得紧,可不能弄脏了,舍不得。
“想儿,喂鸡呐!”
房前有人经过,和小姑娘打招呼。
“嗯”
,小姑娘应了声,费力端起簸箕,一边撒苞米粒,一边赶鸡去窝里。
她叫李想,但身边的人从来不叫她大名,都是叫她“想儿”
。
特别是姥姥,每次都把“儿”
字咬得特别重,听起来就不好听。
最后一把苞米粒撒出去,一群鸡吃得欢实,李想儿把簸箕立在墙边,心满意足地看着。
吃吧,吃完就多下蛋,姥姥说每天早上收超过八个鸡蛋,就允许她吃一个。
希望明天早晨,能有个煮鸡蛋,蘸点酱油,别提多好吃了。
(第2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