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有没有拓跋焘的这封挑衅信,宋文帝都是打算发动大规模的北伐的。
他身边的大臣自然是投其所好,徐湛之(他在刘义康倒台后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从此便紧跟皇帝的路线,宋文帝也渐渐宠幸他)、江湛和王玄谟这几位都是一个劲地鼓吹北伐必胜论。
这里头最积极的就是彭城太守王玄谟,经常在宋文帝面前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地神侃,宋文帝给侃得热血沸腾,感慨道:“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狼居胥山位于今天蒙古北部的肯特山,西汉霍去病大破匈奴,封此山以祭天。
宋文帝久居深宫,听了王玄谟吹的牛,就飘飘然想远追强汉的武功,真有点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辛弃疾的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指的便是这个典故。
与权臣韩侂胄的北伐相比,元嘉年间的北伐可以说是由从上到下一群糊涂蛋所发动的,留给后人的惟有笑柄而已。
看看宋文帝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一见皇上有封禅之意,御史中丞袁淑马上就说:“陛下英明神武,以大军席卷河北,然后封禅于泰山,臣愿上封禅书,以庆贺这千载之合。”
很有点“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的味道。
宋文帝做足了明君的美梦,便于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秋天召集群臣,提出大举北伐,让大家尽快统一意见。
大臣们从实际情况考虑,提出了不少异议。
左军将军刘康祖认为时日已晚,不如等到来年再动兵。
宋文帝居然说:“北方魏虏暴政,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如若再等一年,岂非让那些心向朝廷的义士们心寒么,不行!”
仿佛天下苍生等着他去早日解放。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曾经受过檀道济的举荐,是当时刘宋国中为数不多的知兵之人。
宋国国内的诸蛮反叛,他统军平叛,屡立战功。
沈庆之对宋文帝进谏,说:“我军以步兵为主,魏军以骑兵为主,势难匹敌;檀道济两次用兵无功,到彦之北伐失利。
如今的王玄谟等人,怕是还不如那两位将领,我军的强盛,也比不过从前,恐怕出师不利,反而受辱!”
宋文帝不以为然地说:“魏国窃据我国的河南地区,与小丑无异,我军往日没打胜仗,是有别的原因的:檀道济是养寇自资,居心不良,到彦之是中途生病,运气不佳。
魏军所倚仗的只有马匹,今年夏天河水满涨,我军只要泛舟北行,拿下碻磝、滑台这两处易如反掌,打下这两处后,我们就有了粮草百姓的资助,再拿下虎牢、洛阳,也不成问题。
等到了冬天,我们的城池也修固了,魏军的骑兵胆敢过河,管叫他有来无回。”
沈庆之还是觉得不妥,坚持反对。
宋文帝便让旁边的徐湛之、江湛与沈庆之辩论。
沈庆之打仗虽强,口才不行,也说不过这些人的大道理,末了气愤地说:“治国如治家,耕田的事要询问农民,织布的事得请教婢女。
陛下今天讨论的是北伐之事,却跟这伙小白脸、书呆子商量,这哪能搞得好!”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