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完父亲留给他的六名助手后,萧宝卷又杀掉了明帝旧将曹虎、旧臣沈文季、沈昭略,就连江祏兄弟的亲戚江祥,也受到牵连被赐死。
萧鸾杀人,虽然也出其不意,好歹还拜个佛烧个香做个祈祷什么的,萧宝卷把这些“手续”
也给免了,想杀什么人,说杀就杀。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外放州郡的大臣纷纷密谋,举兵起事。
太尉陈显达和王敬则一样,是高帝、武帝时的旧将。
他在明帝时期低调做人,加之北方战事频起,明帝倒也没把他怎么样;惟独一点,他几次明言暗示,想要告老还乡(陈显达已有七十多岁),都没得到许可。
萧宝卷即位后,把他外调到江州做刺史,继而又命他乘北魏撤军,出兵北伐,收复丢失的雍州五郡。
陈显达领兵在外很是开心,至少不用在建康这个是非之地看皇上的眼色了。
他在战场上屡破北魏前将军元英的军队,震惊了弥留之际的孝文帝。
孝文帝亲自督军在鹰子山(今河南淅川西南)一带与齐军决战,才将陈显达的军队击退,稳住了淮水的防线。
战场上的失败算不得世界末日,回到江州的陈显达在获知萧宝卷一年多以来的所作所为时,才真正睡不着觉了。
这时候江州一带盛传,朝廷杀完了徐孝嗣等人,下一步就要派兵来江州讨伐陈显达了。
陈显达决定与朝廷翻脸,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十一月,他在寻阳起兵,传书朝中大臣,列数萧宝卷诛杀大臣的罪恶,然后打着拥立建安王萧宝夤的旗号,顺江东下,直取建康。
陈显达带兵是有一套,但是他能调动起来反抗朝廷的士兵数量实在有限得很,大致还不到一万人。
这些兵起先士气旺盛,对付朝廷派来的偏军还比较轻松。
江州军连夜渡江,攻到宫城之外,与精锐强悍的台军一交锋,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越战越少。
陈显达手持长矛,高低抵挡,杀伤数人,可终究年事已高,一个不留意,手中的长矛便折为两段。
眼见台军源源不断赶来,黑压压地围作一片。
陈显达无力对抗,拨转马头正要败走,乱军中一矛刺来,他便翻身落马,死于非命。
陈显达的几个儿子以及同谋的长史庾弘远被一并处斩。
连北伐战场上声名显赫的陈显达都成了自己的刀下之鬼,年轻的小皇帝怎能不得意洋洋?没了这些“可恶大臣”
的管束,他如同破笼之鸟、脱缰之马一般,可以更加荒淫放肆了。
十七岁的萧宝卷的表现越来越像刘宋的那位后废帝刘昱。
(我们前面说过,刘昱就是一位“模范暴君”
,而且《南齐书》的执笔者萧子显是齐高帝的孙子,骨子里恨透了明帝和他的后人,所以也很有这种可能,即萧子显又套用了刘昱这个模板,塑造了又一位大昏君。
无论如何,有一点无庸质疑,萧宝卷的倒行逆施,直接导致南齐在两三年内就迅速灭亡了。
)
刘昱的强项是爬竿,萧宝卷的强项则是杂技“顶幢”
。
他吃饱了没事儿干,就在宫里拿过一杆七丈五尺的白虎幢顶着,用肩膀顶,脑袋顶,甚至用牙齿顶,门牙嗑掉也不足惜。
这些绝技传到民间,都成了江湖艺人混饭吃的招式,今天常见的杂耍节目“顶大旗”
,很可能就起源于萧宝卷在宫廷中开展的这项“活动”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