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南齐和北宋差多少年》

第一部 元嘉之治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第1页)
🎁美女直播

桓玄加紧篡权行动,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继续树立威信。

他所依仗的主要势力是据守荆州的哥哥桓伟,其他桓氏集团的成员虽然被他安插在朝廷内外,军事力量却有限。

这位桓公子想起了当年他老爹树威的手段——北伐中原,有心如法炮制,可年轻的时候玩得太多,没好好学习,从权术到军事都不过一知半解而已,哪里赶得上桓温的魄力与气度?没办法,只好玩点虚招。

他上表请求率军扫荡后秦占领的中原地区,又指使朝廷下诏制止,然后说:“我是奉了诏书才不出兵的哦。”

双簧的把戏还颇有些人相信,桓玄也就乐此不疲。

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九月,他借着白痴皇帝司马德宗的名义,任命自己作相国、总百揆,并封为楚王,拥有十郡之地,最后就是他老爹一辈子都没能得到的殊荣——加九锡。

九锡起自汉代,是皇帝给予功臣的最高礼仪。

所谓“九锡”

,按照《韩诗外传》的说法,是:“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勇士的别称,指守门的军队),四锡乐器,五锡纳陛(登门的台阶),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用于祭祀的黑黍酒)。”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册封异姓王,基本上都要赐予“九锡”

,所以后来“加九锡”

也就成了权臣篡逆之前的必经手续。

桓玄继续玩双簧胡折腾,他上表请求返回自己的封国,又让皇帝写诏书挽留他。

他还编造祥瑞,让百官庆贺,作为自己登基受命的预兆。

最可笑的是,他认为以前改朝换代的时候,天下都有隐士,眼下没有隐士很没面子,就派人找来前朝隐士皇甫谧的后裔皇甫希之,拨了经费,让他去山里面隐居;然后再征召他做著作郎,让他“固辞不就”

;最后下诏封他做“高士”

,人们嘲笑桓玄的虚伪愚蠢,私下里都把这位朝廷册封的“隐士”

叫作“假冒隐士”

表面文章做得再足,也掩饰不住桓玄内心的渴求,他真正爱的,只有钱财与权力。

这时候桓伟忽然病故,原本最为可靠的根据地荆州开始出问题。

新野人庾仄起兵赶走了襄阳守将冯该,讨伐桓玄,江陵一带震动,朝中不少人约定做内应。

桓玄派桓石康前往攻打,才平定了局势,庾仄逃往后秦,做内应的南蛮校尉庾彬等人都被杀害。

之后,桓玄的侄子桓亮也以讨伐庾仄为名,在罗县(湖南省汨罗市西北)起兵,自称平南将军、湘州刺史,虽然也很快被收捕,但毕竟是自家亲戚造反,对桓玄打击不小。

这样下去,弄不好又要重复老爹的遗憾,桓玄决定立即禅代,唯一顾忌的便是北府兵的将领刘裕、何无忌等人的态度。

桓玄虽然杀光了刘牢之一党,对于刘裕等人还得倚仗,一直没有敢动他们。

刘裕当时担任彭城内史,在东南沿海一带攻打孙恩的妹夫卢循(此时孙恩已经在临海之战中败死,余众被卢循接管,继续在海上作乱,可参见《纵横十六国》),桓玄派堂兄桓谦去试探,问他:“楚王德高望重,朝廷的意思是要禅让,你认为怎么样呀?”

刘裕一脸正容,答道:“楚王乃宣武(桓温的谥号)之子,勋德盖世;晋室衰微,民望早失,承应天运禅代皇位,有何不可!”

桓玄得到刘裕的答复,十分满意,他又岂会知道刘裕可不是只懂打仗的刘牢之,此人逢场作戏也极拿手。

刘裕一面对桓玄蒙混过关,一面就与何无忌密谋回京口,静待桓玄称帝。

一心只想做皇帝的桓玄,终于在当年的十二月让自己的亲信卞范之拟好禅位诏书,逼着司马德宗照抄一遍,宣布禅位给楚王。

桓玄把晋帝司马德宗迁到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然后在自己的驻地姑孰(今安徽当涂)即皇帝位,改年号永始,这便是历史上短命的“楚”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