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了谢晦的势力后,宋文帝刘义隆正式开始了他元嘉年间的统治。
首要的任务是解决民生问题。
南北大战结束不久,江南的流民又有增多的趋势。
宋文帝在即位初年便花大力气继续施行刘裕时期以来的“土断”
政策,清理户籍,并抑制地方豪强。
所谓“土断”
,按现在的话说呢,有点像临时户口转正。
这个政策的产生源于永嘉之乱后大量中原流民涌入江东地区。
东晋年间,政府为了安顿流民,采取了侨置州、郡、县的手段。
比如说你是冀州来的流民,而真正的冀州已经掌握在北方政权手中,那么就虚设一个冀州,并在你的户籍上注明“白籍”
,说明你不是居住地的土著,而只是侨居于此。
凭借这样的侨户身份,流民就可以获得“优复”
,豁免调役的负担。
由于白籍人口渐多,东晋政府为了简化管理,增加税收,就要废除优待白籍侨户的政策,于是推行“土断”
,逐步撤消侨置的州、郡、县,让白籍侨户直接并入所在地的州郡,受当地政府的管辖,与土著居民一样缴租纳税,接受徭役。
这样就造成了另一个问题,侨户原先享受的优待政策完全取消,很多人为了继续逃避调役,就投靠豪强大户。
为此,政府又同步采取措施,对各地户籍进行盘查检对,严惩隐报冒报的情况,并重点打击豪强的势力。
早在刘裕之前,桓温曾在晋哀帝时期推行过一次土断,称为“庚戌土断”
,比较彻底。
而刘裕掌权时隔六、七十年,江南经过了大小战乱,户籍重组正是时机,这次土断开始于东晋义熙年间,刘宋统治期间一直大力推行,因此也称“义熙土断”
,其主要特色是法令严厉,收效显著。
在强制推行“土断”
的同时,宋文帝也推行安抚的政策。
即位当年,他就宣布一律免除老百姓拖欠政府的租税和债务。
之后,他又多次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减免税收;对于鳏寡孤独,没有劳动能力的百姓,给予药品、粮食以及额外的关照;对于灾荒地区,由政府出面赈济,送粮送药,并发放粮种以备来年。
宋国服役政策沿袭旧制,男丁年满十三服半役,年满十六服全役。
侍中王弘提出人的体质有强弱,很多人十六岁还在发育,更不要说十三岁基本还是个孩子,这样的政策很不合理,以至于一些年轻人逃役在外,对社会安定不利。
他建议以十五至十六岁的男丁服半役,十七岁以上服全役。
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