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灭盖吴起义,陆俟立了大功,拓跋焘也很高兴,把他召回平城,给他加官进爵。
陆俟出身拓跋氏的鲜卑旧部,祖上就一直追随北魏首领征讨诸侯,屡立战功。
“陆”
这个姓氏,是半个世纪后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的时候改的汉姓,也就是说,在拓跋焘的时代,陆俟可不是姓陆的,而是姓步六孤,也作步鹿孤(Bulgar)。
这个姓在鲜卑内部属于大姓,我们后面将会提到,它在鲜卑八姓中排名第二,地位相当高。
拓跋焘北征柔然,西讨北凉,都不忘了把陆俟带在身边。
陆俟其貌不扬,五短身材,在军中却颇有威信。
拓跋焘让他负责都督辎重,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盖吴起义中,陆俟的职位是都督秦、雍两州诸军事,镇守长安。
他的长处是有头脑,有手段,政治敏感度高,常能准确预言形势,让人不服不行。
拓跋焘曾夸他:“卿身乃短,虑何长也。”
就是说别看你长得不高,考虑问题却颇为长远啊。
盖吴失败后,另外的一支卢水胡人在安定叛乱,首领叫作刘超,叛军数以万计。
拓跋焘吸取了对付盖吴的教训,不立即派兵去镇压,而是下诏让陆俟想办法。
拓跋焘说:“秦川之地极为险要,并入我国还没多少年,那里的官民没能享受到足够的恩泽,所以呢,这几年来叛乱暴动屡屡发生。
现在这个刘超又凭借地利关险,不顺从王命,很让人头疼。
朕若给爱卿重兵,则刘超等叛军必然合兵一处,据险对抗,未必容易攻下来;如若给爱卿轻兵呢,又恐怕制服不了他们。
我看,也不用给兵了,爱卿以谋略来平定这帮子反贼,相机行事。”
于是再次加封陆俟为都督秦、雍诸军事,出镇长安,对付刘超。
拓跋焘这个皇帝,虽崇尚武力,却也并不忽视用其他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战场上他喜欢出奇出巧,而不仅仅依靠人多势重去征服敌人;在战场之外,他也更懂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或许重要,但消灭敌人的反抗意志,并得到更多的民心,则更为关键。
比如对付柔然时,采用军事行动予以消灭自是主要方针,同时他又拉拢联合与柔然矛盾极深、受到柔然奴役的高车各部的力量,结果在与柔然的连年战争中,越打越强,骑兵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拓跋焘的这份诏令既反映了他的治乱方针,也反映了他对于陆俟这个老部下的无比信任。
试想没有对一个人的胆识智略的充分了解,是怎么也不可能写出拓跋焘那样一段话语的。
陆俟明白拓跋焘的心思,追随皇帝多年,只需一个信号,便可心领神会。
刘超的上万叛军刚刚树起大旗,又有地利之便,正是最为狂妄强盛之时,这时候上去硬碰硬,保不准就做了“拓跋纥第二”
,刘超也完全可能闹得比盖吴还大。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