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宋魏相争 十七 拓跋濬的中兴-《南齐和北宋差多少年》

第二部 宋魏相争 十七 拓跋濬的中兴(第1页)
🎁美女直播

与烂人刘骏同时期的北魏皇帝拓跋濬,虽然知名度不高,在北魏历史上却是位相当重要的皇帝。

在我看来,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局面的最终形成,正是在拓跋濬时期。

有趣的是,他在位期间对外用兵的次数非常之少,对南朝宋国勉强算有三次小规模的边境接触战,对柔然用过一次兵,其他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平叛活动。

军事力量的对比,最终体现的是综合实力的对比,拓跋濬一朝所起的作用,就是积累实力。

拓跋濬即位时摆在他面前的北魏帝国,形势很窘迫。

拓跋焘末期连年用兵,国库亏空严重,地方上各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大。

拓跋濬是先皇嫡孙,皇位本不该有什么争议,但由于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稳固。

年轻的拓跋濬刚一上台,拥立有功的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与尚书令长孙渴侯就因为争权,把朝中搞得乌烟瘴气。

拓跋濬果断地将这两人赐死,稳住了朝政。

不久,他又暗中诛杀了两个叔叔拓跋谭和拓跋建。

关于这一点,《魏书》里语焉不详,只说这两位王爷薨于同日。

不过有线索表明这两人可能也参与了废立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拓跋濬先下了手,行迹还算机密,没有波及其他人员。

(宫廷政变每每引发大规模的杀戮,最坏情况是像刘宋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打出手,北魏的这次在拓跋濬的处理之下勉强挺过了危机)

北魏境内的零星叛乱依然不断。

第二年,长安的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等人又造反,失败后自杀。

拓跋濬势单力薄,当务之急是提拔一批他能够充分信赖的官员,支持他的源贺、陆丽等人自不必说,都被进爵为王。

这还不够,毕竟这些鲜卑人打仗厉害,搞政治决策,统治华北地区还欠缺能力,他选用了许多汉人儒生补充他的决策层。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耿直忠诚的高允。

高允一直为拓跋濬的父亲拓跋晃出谋划策,是几代下来的老臣了,拥立拓跋濬他也有功劳。

但是拓跋濬不知为何并没有给他升官,高允也缄口不言,还做他的著作郎。

前文说过,拓跋焘大杀以崔浩为首的史官,唯独高允侥幸未死。

魏国的著史机构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拓跋濬让高允牵头,在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重新恢复了史官。

有好事之徒劝拓跋濬大修宫室,高允进谏说:“臣听说太祖皇帝(即拓跋珪)平定天下,才在都城修建了宫殿。

当时的营造工作,无不是在农闲时节进行的。

如今我们建国已久,宫室齐备,永安前殿(即正殿)足以会见天下众臣,西堂温室(即内宫)足以安置圣驾,高台楼阁也足以观望远近。

若是要修建更壮丽的宫殿,应该放慢速度,不可仓促而行。

采集材料搬运土石的杂役就要两万人,加之老小供饷,这么着也得四万人,半年建完。

古人说得好:‘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况且发动几万人,损失可谓巨大。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