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泉后土,雍宫五畤,神祗兆位,多不经见,并以兴废无常,一彼一此,四百余年,废无禘礼,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阙焉。
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
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圜丘曰皇皇帝天。
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
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
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皇后配。
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圜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
自正始以后,终魏世不复郊祀。
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使持节侍中太保郑冲、兼太尉司隶校尉李憙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晋。
丙寅,武皇帝设坛场于南郊,柴燎告类于上帝,是时尚未有祖配。
泰始二年正月,诏曰:“有司前奏郊祀权用魏礼,朕不虑改作之难,令便为永制,众议纷互,遂不时定,不得以时供飨神祗,配以祖考。
日夕难企,贬食忘安,其便郊祀。”
时群臣又议,五帝即天也,王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
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
地郊又除先后配祀。
帝悉从之。
二月丁丑,郊礼宣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是年十一月,有司又议奏,古者丘郊不异,宜并圆丘方丘于南北郊,更修立坛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
帝又从之,一如宣帝所用王肃议也。
是月庚寅冬至,帝亲祠圆丘于南郊。
自是后,圆丘方泽不别立。
太康三年正月,帝亲郊祀,皇太子、皇子悉侍祠。
十年十月,又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望’。
望非地,则明堂上帝不得为天也。
往者众议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礼文不正。
且《诗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宣帝以神武创业,既已配天,复以先帝配天,于义亦所不安。
其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愍帝都长安,未及立郊庙而败。
元帝渡江,太兴二年始议立郊祀仪。
尚书令刁协、国子祭酒杜夷议,宜须旋都洛邑乃修之。
司徒荀组据汉献帝都许即便立郊,自宜于此修奉。
骠骑王导、仆射荀崧、太常华恒、中书侍郎庾亮皆同组议,事遂施行,立南郊于已地。
其制度皆太常贺循所定,多依汉及晋初之仪。
三月辛卯,帝亲郊祀,飨配之礼一依武帝始郊故事。
是时尚未立北坛,地祗众神共在天郊。
明帝太宁三年七月,始诏立北郊,未及建而帝崩。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