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分争,诸雄并起,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规摹弘远,惜日不暇给。
孝惠文景,修养生息,海内殷富,天下翕然。
武帝承累世之遗,内修法度,外攘夷狄,然中国疲矣。
元封元年辛未
正月,天子率十二部将军巡边垂,政事一付太子。
太子素宽仁,石丞相躬谨,用法大臣不得肆意,百姓甚安乐。
太史令司马谈腿疾未愈,病卧家中,孙儿司马临、司马观、司马英向大父问安,见案上地图,连绵群山与汉地迥异,便欲探其究竟。
“汝父奉使西征巴、蜀以南,见其山川地理,故制此图。
西南夷僻处一隅,北结羌,南连越,山高险峻,易守难攻,实不可易也。”
司马谈叹道。
“父亲初任郎官,奉使西南,欲以军功封侯乎?”
司马临问。
“不然,吾先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去周适晋,后离散,吾祖司马错至秦,为将伐蜀,汉兴,吾复为太史,承先人之业,续《春秋》而修史记,吾若未成,汝父继之,必踵成此书。”
司马谈道。
“闻史家记史无所不记,然记史当以何为先?”
司马临问。
“史家职掌,历代相承,记王家之言与事。
殷周时代专记王室,春秋战国,则诸侯卿大夫并记,汉一天下,吾复为太史令,遍阅天下遗文故事,莫不备记。
然切切不可忘,记史当直其事,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谈道。
“大父,我想出去玩儿!”
英儿吃着果子,歪在大父怀里,巴望着窗外小鸟。
“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英儿可从识字起,而后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无所不学。
董仲舒读书,三年不窥园,汝自不可荒废,疆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疆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诗》曰:‘夙夜匪懈’,《书》云:‘茂哉茂哉’皆其谓也。”
司马谈怜爱孙女,亦期其成。
“大父,大汉疆域辽阔何为远征西南蛮夷?”
司马观惧大父问功课,转言他事。
“南越王赵佗,真定人,秦时为南海龙川令,秦末中国扰乱,佗并桂林、南海、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祖定天下,以中国劳苦,未及派兵,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诫毋为南边害。
今相吕嘉杀南越王赵兴及汉使,反,主上欲除南边患,若从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兵未至已困,闻西南夜郎有精兵十万可为用,且从牂牁江顺流而下,甚易,可一举制之。
故天子拜唐蒙为中郎将,从巴、蜀筰关入,见夜郎侯,给以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
邛、筰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愿内属,故天子建节往使,为除边关,置郡县。”
司马谈道。
“张骞通西域,闻大夏在身毒西数千里,而身毒近蜀,往者汉使之西域,若从羌中行,险,稍北则为匈奴所得,南从蜀道,径直,且无盗,如此通一蜀而至两利,岂不便哉!”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