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春风和煦,暖阳高照,百花盛开,蜂飞蝶舞。
田野旁,小径中,公园里,大路边,树林里,花丛中,不时有游人踏青赏花。
我呢,也禁不住这灿烂春色的诱惑,凑凑热闹,看看风景,嗅嗅花香,拍拍美照。
但是,我的内心却是沉甸甸的,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因为,我公公爸的三周年忌日就要到来了。
这几日,纪念活动的各种安排已基本就绪,老公的情绪很低落很压抑,昨天,他写好了祭文,痛哭了一场,情绪才有所缓解。
他的祭文写得特别好,情真意切,痛彻心扉。
他是从三个方面写的:好人爸爸,勤人爸爸,智人爸爸。
读之,我能感觉到那种刻到骨头里的痛,我泪眼蒙眬,心口堵痛。
公公爸那慈祥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在世时的生活点滴又出现在脑海。
我也想拿起笔,写点什么,来纪念我敬重的公公爸——冯志升。
多才敬业的老师
我上小学时,公公爸是我们严肃的冯校长,是我敬爱的冯老师。
冯老师对我特别好,原因有三:一是我爸也是另一所小学的校长,他和我爸是好同行;二是我学习好,常是三好学生,常得奖;三是我妈把我收拾得洋气可爱,挺漂亮。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冯老师会识谱会唱歌,会拉二胡会拉手风琴,他曾给我们上过音乐课,教我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
他边拉手风琴边教我们唱歌的样子,在那个物资匮乏、艺术稀罕的年代,是那样的魅力无限!
在我们小学生的眼里,简直是帅呆了酷毙了!
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成天盼着上他的课,因为,在他的音乐课上,随着手风琴的一张一合,婉转美妙的旋律就会流淌出来,我们便会乘着歌声的翅膀,心儿飞向远方!
冯老师是很和气的,见人总是不笑不搭话,启发学生总是循循善诱。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让我做一个全校发言,我很害怕很紧张,是冯老师鼓励我先把稿件背得滚瓜烂熟,再给他及班上的同学们模拟演练,才消除了我的不安,树立了我的信心。
冯老师又是很严肃的,记得有一天早上,他在校门口拦了四五个睡懒觉迟到了的学生,为了严肃校纪,杀一儆百,在全校大会上对那几个学生点名批评并责令其在班上做了检讨。
这一举动对全校学生都有极大的震动和警诫,所以,冯老师在当我们八年制学校校长那几年,我校校风正、学风浓,考上县南郊重点高中的有十几人,他们后来都成了最早考上大学的那批人,走出农门,事业有成,至今,村里人和那些学生还对他念念不忘。
开明负重的父亲
1994年,在他的撮合下,我和他的大儿子结了婚,我们成了一家人。
角色转换了,他成了我可敬的公公爸。
在二十二年的共同生活中,我多次听他及家人讲过他过去的生活。
年轻时,他家里兄弟姐妹多,很是穷困,分家时,几乎啥也没有。
加之婆婆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幼小的儿子嗷嗷待哺,也常生病,公公经常是又当爹又当妈,忙了外面忙家里,吃了无数的苦,受了很多的难。
公公是个大能人,学啥会啥,会啥精啥,真是干一行精一行。
教书时,他是威严的校长,平和的同事,可亲的老师;务农时,他是麦场的把式,育种的专家,养猪的好手。
他一直秉承着耕读传家、勤劳致富的传统。
1984年左右,他已调到兴平县(今兴平市)县委宣传部工作,当上了理论教员、宣传科长。
那时候,农户和富户有着天壤之别,能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为了解决全家的城镇户口问题,他开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学习,经常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忙里偷闲,看教材查资料,记框架背重点,决心之大、用功之深,赢得了同事同学的一致赞誉!
就这样,1986年,他终于梦想成真,事遂人愿,拿到了大专文凭,解决了全家的城镇户口问题,带着全家走出了农村,生活在了城里。
老公常说,公公爸很厉害,在全家奋进奔小康的道路上,他完成了第一步,从农村走向城市。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