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五卷书-《读书与做人中心论点》

我读五卷书(第1页)
🎁美女直播

印度人民是十分富于幻想力的。

从很古的时代起,他们就创造了不少既有栩栩如生的幻想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神话、寓言和童话。

在最初,这些寓言和童话大概都是口头创作,长期流传在人民中间。

人民喜爱这些东西,辗转讲述,难免有一些增减,因而产生了分化。

每一个宗教,每一个学派,都想利用老百姓所喜爱的这些故事,来达到宣传自己教义的目的,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因此,同一个故事可以见于佛教的经典,也可以见于耆那教的经典,还可以见于其他书籍。

佛教徒把它说成是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耆那教徒把它说成是大雄前生的故事,其他的人又各自根据自己的信仰把它应用到其他人身上。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搜集这样的寓言和童话的书籍,比如月天的《故事海》、安主的《大故事花束》等等,都是很著名的,都是一直到今天还为人民所喜爱的,也都流传很广,被译成了许多语言。

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却不能不说是《五卷书》。

按照印度传统说法,《五卷书》是《统治论》的一种。

它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故事,把统治人民的法术传授给皇太子们,好让他们能够继承衣钵,把人民统治得更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皇帝们就让人把人民大众创造出来的寓言和童话加以改造,加以增删,编纂起来,教给太子们读。

《五卷书》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因为时代久,流传广,《五卷书》的本子很多。

原本是什么样子,现在已经无法推断。

在印度,在尼泊尔,都有不同的本子。

西方梵文学者根据本子的繁简,还分了“简明本”

、“修饰本”

、“扩大本”

等等。

所谓“修饰本”

是1199年一个耆那教的和尚补哩那婆多罗受大臣苏摩之命根据已有的一些本子编纂成的。

补哩那婆多罗虽然自称“逐音节、逐字、逐句、根据每一个故事、根据每一首诗”

把《五卷书》校阅了一遍,但是,事实上,他增添了不少的新东西。

这个本子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我们现在的这一部汉译本就是根据这个本子译成的。

在《五卷书》的新改编的本子中,最著名的应该说是《益世嘉言集》,作者自称是那罗衍那。

在开场诗里面,作者说,他这一部书是根据《五卷书》和其他的书籍写成的。

实际上,这里面增加了不少的新故事,几乎等于一部新作。

这一部书很早就为欧洲人所知,被译成了不少的欧洲语言。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