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几乎是尽人皆知的。
但是,大家想必都还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者说中国没有史诗。
一些中国学者也从而附和之。
其中有西方人的偏见;但也有我们中国方面对自己的民族文学遗产了解得还不够这个原因。
感谢我国的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们,他们陆续发现了几部中国史诗,无论是从长度来看,还是从内容的丰富深刻来看,都不比西方的史诗逊色,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之。
史诗同神话有密切联系。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希腊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
换句话说,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里就有了问题。
一些学者不是热衷于宣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吗?如果这两句诗能成立,哪里能有什么“永恒的魅力”
呢?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西史诗都在人民群众中扎下了根,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流行于各自国家的民间,而且还传到国外去。
这就是实践,它检验出来的真理是: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
文艺是有国界而又无国界的。
在最初,文艺必须产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这就是有国界。
但是,一旦产生,就必然流行与传播。
越是好的文艺,流行就越广。
坏的文艺则是蟪蛄不知春秋。
好文艺流行的速度之快和地域之广是十分惊人的。
长江、大河、高山、峻岭,浩瀚的大海、辽阔的沙漠,都阻挡不住。
这就是无国界。
文艺为什么会能没有国界呢?从文化交流的规律来看,给予者所给予的东西必须对接受者有用,然后才能被接受。
没有用的东西,即使是暂时被接受,也迟早会被扬弃的。
好的文艺对给予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有用的。
因为,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好的文艺能增强人的智慧,能陶冶人的性灵,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这样好的东西,不管它原来产生在什么地方,一旦产生,必然传出国界和民族的界限,被那里的人民所接受。
史诗显然是属于这个范畴的,它在世界上,在人民间,在民族间的广泛流传可以为证。
但是,史诗的原文,结构都非常繁复,词藻都非常堆砌,一般人欣赏起来,会有极大的困难。
许多国家往往把史诗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简化,然后才得以流传。
现在,吉林省摄影出版社独具慧眼,把中外的十大史诗,用文字说明和图画并举的形式,编成了这一套《世界十大史诗画库》,主要是想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
十大史诗中中国占了三部,这样就纠正了过去的偏颇,同时又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我相信,它必然会受到广泛的欢迎的。
在欣慰之余,写了这一篇短序。
1994年2月6日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