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汉译本序-《读书与做人原文》

薄伽梵歌汉译本序(第2页)
🎁美女直播

其次,我介绍印度历史学家Basham对《薄伽梵歌》的看法。

第一,他认为这书所表现的是成熟的有神论,它代表的与其说是婆罗门教,毋宁说是印度教,它把印度教从一个祭祀的宗教转变为一个虔诚皈依的宗教。

这种皈依(bhakti)的思想可能是受到了佛教菩萨的影响。

佛教虔诚的皈依早于印度教。

第二,它宣传行动的哲学,人间的正道不是圣人们的无所作为,这毫无用处。

上帝是经常不息地行动的,人也应该如此。

人的行动不应该带着执着,带着个人的欲望和野心。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他必须完成任务,他必须为了神(上帝)的光荣而行动。

这本书的教义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你的任务是行动,而不管结果如何。

第三,这本书与其说是神学,不如说是伦理学,它的目的是维护旧社会的秩序,抵制新的改革和非信徒的攻击。

最后,我介绍印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恰托巴底亚耶(Chattopadhyaya)对《薄伽梵歌》的看法。

他的看法约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俱卢之野以后,般度兄弟得胜归来,成千的婆罗门集合在城门外,为坚战祝福。

斫婆迦派哲人(顺世外道,唯物主义者)也在其中。

他对坚战说:“婆罗门聚集在这里,诅咒你,因为你屠杀了亲属,你一定要死。”

婆罗门杀死了斫婆迦。

他的伦理价值是部落性的,谴责坚战屠杀亲属,他代表的不是非暴力,而是代表部落社会的伦理标准。

俱卢之战是兄弟残杀,部落伦理标准被践踏。

斫婆迦反对之,被焚死。

部落伦理标准要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薄伽梵歌》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阿周那在战场上,面对屠杀亲属和长蝶局面,心里犹疑、愁苦。

黑天要把他的灵魂提高到崇高的形而上学的高度,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看,这样的屠杀才能被认为是合理的。

但在达到这样的高度之前,黑天先从面对现实的、世俗的考虑开始。

这是一种享乐观点,或在今世,或在天上,都要去追求享乐。

这可能是在印度哲学思想史上真正的享乐哲学第一次表露。

斫婆迦的伦理是反对这个的。

第二,恰托巴底亚耶把印度古代哲学分为两大派:一派他叫作提婆(deva,天、神)观点,这是唯心的;一派他称之为阿修罗(asura,魔)观点,这是唯物的。

《薄伽梵歌》属于第一派,而顺世外道则属于第二派。

顺世论主张:阿提茫(TheSelf)除了肉体之外,什么都不是,因此被称作肉体论(dehavada)。

《薄伽梵歌》书中描绘的阿修罗观点很可能与密教(Tantrism)有关,而密教在印度河流域文征遗物中已有所表现。


(第2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