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
事变的目的,就是要把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侵占全中国。
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殖民方式,关东军和日本军部早有设想。
石原莞尔在《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中提出:
“占领东北后,实行领土合并化,与朝鲜、台湾一样儿,设立军政全一的政府”
。
在这个大政方针下,关东军取得“九一八”
事变第一阶段战果,即:占领沈阳、吉林、长春等地。
立即进入第二阶段,从日本本土和朝鲜调集大批军队,向辽西的锦州,大举进攻,同时,对北线的黑龙江也发起进攻。
张学良在锦州指挥军队,只在外围象征性地抵抗一阵,后率十几万的部队,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日,放弃锦州,撤入关内。
日关东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一九三二年二月五日,关东军攻占哈尔滨。
以哈尔滨陷落为标志,关东军完成了对东三省全部占领,第二阶段计划如期完成。
接下来,关东军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最完美的计划,成立由他们控制的所谓“新国家”
。
对这个“新国家”
,关东军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制定了选择未来“元首”
四项条件:
一、满洲民众敬仰之德高望重者。
二、家族为满洲世系者。
三、与国民政府未有联系者。
四、能与日本合作者。
其实这是量身定做。
合乎条件者,只有一人:溥仪。
溥仪,姓爱新觉罗,满族人。
清朝末代皇帝。
出生于一九零六年。
一九零八年被慈禧太后册立为帝。
第二年即位,年号“宣统”
。
一九一一年武昌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废除了皇帝称号。
这时,日本特务机关盯上溥仪,暗中帮助他移居天津,他也时刻梦想在日本的庇护下,恢复帝制。
“九一八”
事变后,土肥原赶到天津,劝溥仪立即前往关外,祖宗发祥之地,主持大计。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