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名闻朝中。
周昌在保护太子刘盈时敢于直言,深受刘邦嘉许,视为直臣。
其二,周昌有恩于吕后。
吕后为周昌力谏废立而“跪谢”
周昌,因此,周昌可以说是吕后、太子的双重恩人;所以,刘邦断定吕后不会为难周昌。
从“周昌相赵”
中可以看出:刘邦对赵王刘如意的保护显然大大胜过对戚夫人的保护。
应当说,此时的刘邦已经意识到自己支持戚夫人行废立之事是一大错,但是,刘邦只是将废立太子简单地改为保护赵王刘如意,他并没有任何措施反制吕后有可能对戚夫人施加的迫害。
如果他真想这么做的话,并非毫无作为。
比如说他可以颁布一个诏书,比如说他可以为戚夫人预留一个诏书。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白马盟誓”
就会发现,刘邦对戚夫人的保护,并不是不能作为,而缺少作为。
刘邦为了让他打下的江山世世代代传给他的子孙,他和所有功臣杀白马,歃血盟誓:不是刘姓皇族的人不能封为王,没有立功的人不能封侯,任何人违犯这两条都可以天下共诛之。
刘邦的这一手很灵,连吕后都不敢废子,废孙称帝。
可见,只要刘邦真的动心思保护一个制度、一个人,一定可以做得到。
但是,刘邦在点燃了戚夫人的权力欲之后,在他轻许戚夫人挑战吕后之后,却很少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戚夫人。
第二,立斩樊哙。
高祖十二年,刘邦在弥留之际,突然听说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带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勃然大怒。
立即派陈平,带领大将周勃前往前线,并要求陈平到了军中,立即将樊哙斩首。
陈平、周勃担心刘邦杀樊哙只是一怒之下的决定,加之刘邦病危,吕后的地位陡然上升,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立有众多军功;因此,陈平、周勃并未执行刘邦“至军中,即斩哙头”
的皇命。
只是将樊哙带回来,打算让刘邦自己处理。
但是,还没有等陈平回来交命,刘邦已经下世,吕后接管政权,樊哙之事自然化险为夷。
陈平、周勃如何处理樊哙是一回事,刘邦下令立斩樊哙是另一回事,我们要讨论的恰恰是刘邦为什么仅凭一面之词就要杀樊哙。
樊哙是功臣加亲贵,刘邦尚且毫不手软,听到一面之词就立即下令处死樊哙。
可见,刘邦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生命安全是何等重视!
我们从“周昌相赵”
和“立斩樊哙”
两例中可以看出,刘邦在废立太子(进攻)失败之后,对戚夫人,特别是对赵王刘如意是加强了防护(防守)。
刘邦对赵王刘如意和戚夫人的保护到位了吗?
以我看来,刘邦对赵王刘如意和戚夫人的保护都远远未到位;他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力避后宫相残,力避爱子被杀。
(第2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