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由长安回到洛阳之后,整个朝廷的权力集团被分裂成为两大派系。
一派攀附“二张”
兄弟,是拥张派;另外一派反对“二张”
兄弟,姑且称之为倒张派。
两派为了各自的利益,始终处于水火不容的状态。
魏元忠一案让两派的争斗更加明朗,很多人跳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生怕慢一步就跟不上队。
弄清楚这两派的人员构成,基本上也就可以梳理出神龙政变的前因后果。
长安三年(703)九月的这场斗争,以魏元忠遭到左迁而告一段落。
“二张”
的计划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魏元忠没有被杀,这让他们内心不安。
可是圣旨已下,暂时也只能如此。
他们继而又想,诚如魏元忠自己所说,他到了世界的边缘,瘴疠之地,年纪已大,已没有再回到京都之地的可能。
让“二张”
内心暗自窃喜的是,在紧要关头背叛他们的张说,也被流放到了岭南,那里的条件更加恶劣。
最大的敌人以及背叛自己的人都被驱逐到遥远的边境,朝堂上还有谁敢与他们作对?
这场斗争同时至少向朝臣们传递了两种可能性。
一是武、李并贵政策的失败。
武则天提出这个政策的本来意图,是考虑到李显、李旦等与诸武在自己死后会走向决裂,从而引发政治动荡。
而在她还活着的时候,武、李斗争已趋向白热化。
二是“二张”
威权的动摇。
想当初“二张”
“权宠日盛,倾朝附之”
,李重润、武延基等皇室成员,因私下议论而遭到武则天诛杀。
但是现在,“二张”
已没有先前的威风。
武派士族曾经想要依靠“二张”
窃取皇权,现在他们见“二张”
一天天地贬值,也只有另辟新径。
魏元忠的远贬,似乎是李派的失败,但武、张费尽心机,也不能将他杀死,也无法动摇李显的储君之位。
魏元忠的下狱更是激起权力集团内部的轩然大波,长安城中街谈巷议,无不以此为题。
无论朝野,都有人出面营救他。
在朝者,如宋璟、张廷珪、刘子玄、桓彦范等人。
在野者,如苏安恒等人。
这难免会让人想起光宅元年朝士们营救裴炎的运动。
但那一次没有成功,裴炎仍然被杀。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