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别竟成永别,请你不要怨恨我,因为国难当头,又何以为家,要报国,就只能如此。
我记得,上学时读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一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就几乎让我也跟着“泪珠和笔墨齐下”
。
而和《与妻书》那样的“死别”
相比,高志航的“休书”
无疑就意味着生离。
一样的伤心欲绝,一样的痛彻心扉。
自此以后,高志航永失所爱,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而他的俄国妻子最后也在战乱中不知所终。
没有谁知道,这位未来的空军“天神”
是否也经常在梦中见到那熟悉的脸庞,当清晨醒来,是否还会泪流满面。
这是属于个人的悲剧,却是国家的幸运,因为高志航终于能够再干回老本行了。
只是,他不再是那个人人称羡的少校飞行员,一下子连降三级,成了空军少尉,后面备注:见习。
在这之前,高志航已经拥有整整五年的飞行经验,可给他的位置还是个实习生,只拿军饷,不参加飞行,就是军饷也拿不全,只能拿七成。
当时东北军人在全国的声誉和境遇都已降到冰点,他们一失东北,再弃锦州,三丢热河,最后弄到连栖身之处都没有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等到落魄的时候,就没几个肯拿正眼待见他们的,皆称之为“误国军”
。
有人讽刺说,中国不是拿不到诺贝尔奖吗,依我看,至少有一个奖是有希望得的,那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把这个奖授给他们的少帅才是。
张学良那时几乎就是东北军的精神偶像,说这种话就等于是在指着你鼻子尖骂人了。
坐着冷板凳,还要时常承受类似的冷言冷语,是个人都可能要精神崩溃,更何况空军本来就是个在天空中翱翔的军种,骄傲是他们立身的资本。
很多跟高志航一道进来的原东北军飞行员都因忍受不了,一个接一个退出,可是高志航选择默默地留了下来。
如果换成多年前那个年少得志的少校飞行员,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多少痛苦纠缠,多少黑夜挣扎,哪怕每一刻都必须承受孤独和苦痛,然而你仍然需要坚忍地度过,只为了那句入关前曾许下的庄重誓言。
请给我一个机会,一个高飞的机会。
(第2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