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导言3-《中国古代哲学史 北京大学》

第3章 导言3(第3页)
🎁美女直播

三百年来,周、秦、两汉的古书所以可读,不单靠校勘的精细,还靠训诂的谨严。

今述训诂学的大要,约有三端:㈠根据古义或用古代的字典(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或用古代笺注(如《诗》的毛、郑,如《淮南子》的许、高)作根据,或用古书中相同的字句作印证。

今引王念孙《读书杂记?余编上》一条为例:025

《老子》五十三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王弼曰:“唯施为之是畏也。”

河上公注略同。

念孙按二家以“施为”

释施字,非也。

施读为迤。

迤,邪也。

言行于大道之中,唯惧其入于邪道也。

……《说文》:“迤,邪行也。”

引《禹贡》:“东迤北会于汇。”

《孟子?离娄篇》:“施从良人之所之。”

赵注:“施者,邪施而行。”

丁公著音迤。

《淮南?齐俗篇》:

“去非者,非批邪施也。”

高注曰:“施,微曲也。”

《要略篇》:“接径直施。”

高注曰:“施,邪也。”

是施与迤通。

《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

《汉书》施作斜。

斜亦邪也。

《韩子?解老篇》释此章之义曰:

“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

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

此尤其明证矣。

这一则中引古字典一条,古书类似之例五条,古注四条。

这都是根据古义的注书法。

㈡根据文字假借、声类通转的道理。

古字通用,全由声音。

但古今声韵有异,若不懂音韵变迁的道理,便不能领会古字的意义。

自顾炎武、江永、钱大昕、孔广森诸人以来,音韵学大兴。

应用于训诂学,收效更大。

今举二例。

《易?系辞传》:“旁行而不流。”

又《乾?文言》:

“旁通情也。”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