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墨子3-《中国古代哲学史 北京大学》

第15章 墨子3(第3页)
🎁美女直播

的目的。

所以儒家说:“有义不义,无祥不祥。”

(《公孟篇》)这竟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的话相反对了(《易?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乃是指人事的常理,未必指着一个主宰祸福的鬼神天帝)。

墨子是一个教主,深恐137怕人类若没有一种行为上的裁制力,便要为非作恶。

所以他极力要说明鬼神不但是有的,并且还能作威作福,“能赏贤而罚暴”

他的目的要人知道:

吏治官府之不洁廉,男女之为无别者,有鬼神见之;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孙诒让云:退是迓之讹,迓通御),无罪人乎道路,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见之。

(《明鬼》)墨子明鬼的宗旨,也是为实际上的应用,也是要“民德归厚”

但是他却不肯学儒家“无鱼而下网”

的手段,他是真信有鬼神的。

第五,非命。

墨子既信天,又信鬼,何以不信命呢?原来墨子不信命定之说,正因为他深信天志,正因为他深信鬼神能赏善而罚暴。

老子和孔子都把“天”

看作自然而然的“天行”

,所以以为凡事都由命定,不可挽回。

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

,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墨子以为天志欲人兼爱,不欲人相害,又以为鬼神能赏善罚暴,所以他说能顺天之志,能中鬼之利,便可得福;不能如此,便可得祸。

祸福全靠个人自己的行为,全是各人的自由意志招来的,并不由命定。

若祸福都由命定,那便不做好事也可得福;不作恶事,也可得祸了。

若人人都信命定之说,便没有人努力去做好事了(“非命”

说之论证,已见上章)。

第六,节葬短丧。

墨子深恨儒家一面不信鬼神,一面却又在死人身上做出许多虚文仪节。

所以他对于鬼神,只注重精神上的信仰,不注重形式上的虚文。

他说儒家厚葬久丧有三大害:(一)国家必贫;(二)人民必寡;(三)刑政必乱(看《节葬篇》)。

所以他定为丧葬之法如下:

桐棺三寸,足以朽体。

衣衾三领,足以覆恶。

(《节葬》)。

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节葬》)。

无椁(《庄子?天下篇》),死无服138(《庄子?天下篇》),为三日之丧(《公孟篇》。

《韩非子?显学篇》作“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服丧三月”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