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修身的效果。
这个“身”
,这个“个人”
,便是一切伦理的中心点。
如下图:
格物
致知
正心
诚意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身
《孝经》说:
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大学》说:227
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两句“自天子至于庶人”
的不同之处,便是《大学》的儒教和《孝经》的儒教大不相同之处了。
又如《中庸》说: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曾子说的“大孝尊亲,其次弗辱”
,这是“思事亲不可以不修身”
。
这和《中庸》说的“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恰相反。
一是“孝”
的人生哲学,一是“修身”
的人生哲学。
《中庸》最重一个“诚”
字。
诚即是充分发达个人的本性。
所以说:“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一句当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