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人们投资心理是否成熟,就仅从储蓄考虑,反映了人们朴素的忧患意识。
人们存钱在银行,不一定为赚什么利息,要不然早去投资证券了。
储蓄为了应付一时之需或意外之祸,或为了买房子,供孩子上学,给儿子娶媳妇等长远的目的。
尽管国家为了鼓励投资,将利息率降低,但人们并未依据经济学的规律而减少储蓄,可见“居安思危”
思想的深厚。
综上所述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可以看出,居安思危、常谋远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处世之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保持国家安定、家业兴旺的永久之策。
居安能思危,世事便不难预料,“福”
也可以保持得更长久。
对于个人来说,生命本身就是在冒险中进步的过程,如果时常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的心情警惕自己,认清现实环境,个人的生命自然会澄清如镜,行事为人也便有了更多的余地。
2.郭子仪屏退侍女免祸患
防微杜渐,聪明人往往能在小危中发现大危,从小危险开始就加以抑制危险的存在。
唐朝大将郭子仪,曾在平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后来又平定了濮固怀恩的叛乱,官至太尉、中书令。
郭子仪做了大官,在每次会见客人时,都有一大堆侍女爱姬跟着。
一次,手下报告说,有个叫卢杞的来见大人。
郭子仪一听,马上屏退了所有陪侍的妇女。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见此都很奇怪,便问他说:“以往父亲见客,总是姬侍满堂,怎么卢杞来了,父亲就赶走她们了呢?”
郭子仪便告诉他们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长得丑,面色发蓝,女人们见了他,没准会因而嗤笑。
可卢杞这个人很阴险,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为这一笑之仇,咱家便会被斩尽杀绝的。”
后来,卢杞果然当了宰相,也果然陷害了不少人,唯独郭家是个例外。
这则事例看似简单,但却包含着发人深省的做人道理。
姑且不说公共关系交往活动,即使是在普通人的生活往来之中,各种社会角色特征都不尽相同。
有君子也就难免会有小人。
同样的一件事或者说处理方式,用在不同的人物角色上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像郭子仪让众女避于卢杞,就可见其对卢某人这一角色知之甚深,“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照理说,在当时,郭子仪功不可说不高,位不可说不显,大可不必有此顾虑。
但其过人之处也就在于能够洞察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俗话讲“船到江心补漏迟”
,在社会交往中,主体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把握好一些看似小事的东西,尤其对交往中客体成员的角色特征,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免给今后公共关系的交往留下隐患。
诚然,公共关系本身也要求我们按照平等沟通的原则进行交流,对交往中哪怕是对次要角色也应给予基本的尊重。
从这个意义上这种尊重也可为今后免去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3.上山下乡当农民——范蠡富贵终生
狡兔死,走狗烹。
做功臣要有危机意识;功臣不要专横拔
扈,以免循走狗烹的下场。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军事谋略家、政治家。
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
越王勾践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越王勾践得到吴王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
(第18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