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母云:「他怎生敢将上来?怕这里捉下。
」余云:「章惇怕臣于帘前独对,不知何意?况惇于定策之际,已是失言,不知恐惧,又于皇太后礼数上辄行更改,一无所畏惮,太大胆。
」太母云:「先帝养成他大胆,只是疲赖。
当时曾于帘前议立先帝,以此一向大胆,无所畏惧。
他初作相时,是蓝从熙去宣召,从熙是圣瑞合中人,说与惇云:『此命皇太妃之力为多,将来何以报答?』昨先帝病危,圣瑞曾云:『只十二哥是姐姐肚皮裹出来,你立取十二哥即稳便。
』先帝自此气不复语。
」余云:「此语惇何以得知?」太母云:「必是从熙。
」余云:「若如此,罪尤不可胜诛。
」太母云:「诛戮有余!
事在裹……」太母语声甚低,余附耳于帘前,然不晓,凡所记者才半尔,兼多再禀乃详晓。
余云:「皇帝践祚,内外皆有异意之人,上识虑高远,以此坚请太后同听政,不然,谁冀与为助者?」太母云:「诚如此。
非皇太后谁助之者?上拜却无数,至泪下,以至勉从他所请。
」余云:「皇太后勉同听览,然未一月间两降手书,遂决以祔庙后还政,颁告中外,此自古所无。
臣非敢面谀,自昔母后临朝,常悉迁延,不肯还政,诚未有此比,皇太后甚盛之德,中外之所叹诵。
」余又云:「适所进呈文字,取圣旨。
」太母云:「这里也不争,却是他朝廷事体,既合改正须改正。
」余遂退,三省于内东门伺候久之。
是日,宣九公主麻。
上是日又问子开云:「他只是为人所嫌忌,故久在外。
」余云:「臣兄弟立朝粗有本末,不敢自叙,然肇昨以修《实录》得罪,然末进书时已去,故初得修撰;陆佃书成乃去,又在元佑中除学士,尚书却云『情实稍异』,先复职移藩,中外深以为不平。
臣亦尝陈于先帝,亦有悯怜之意。
今既被收用,陛下自可察之,其用心如何?」
庚戌,同呈陇拶等引见仪注。
又圣瑞增崇仪数,除六龙舆依旧,只进龙凤舆外,并依太常寺所定。
又惠卿放罪,当上表谢,而用札子。
已经大赦,札与惠卿知。
又同呈改「覆奏事于皇太后」为「同奏事」,太常云:「门下相公指挥,及不当以福宁奏事为例。
」余云:「未论事理是非,然改故事岂可不禀陛下及皇太后旨。
」上顾余云:「皇太后圣旨云何?」余云:「太后云:『这里也不争,然事干朝廷体,合改正须改正。
』」上云:「须依故事。
」余云:「三省、密院各有职事,未闻三省同呈密院文字,密院同呈三省文字,然此事臣等本不与议,又不曾奏禀,臣等皆罪人。
」小凤云:「失于点检,只作熟事押过。
」左辖亦云:「实失于详览。
」夔云:「曾签书否?」余云:「适已奏,失于点检,皆是有罪之人。
」左辖云:「章惇岂止此事不商量,于定宗庙社稷大计,亦不与众人商量便启口。
」众莫敢对。
上云:「依故事改正。
」再对,上问:「今日便独奏事?」余云:「虽已得旨,而文字未下,恐且须同奏。
」
(第5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