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温州人靠胆识魄力赚钱-《温州人赚钱的智慧读后感》

第6章 温州人靠胆识魄力赚钱(第5页)
🎁美女直播

何建国有一句名言:“池塘就像一个地区,企业就好比生活其中的鱼。

池塘里若都是小鱼,那么池塘里的空间、资源是够的。

但是小鱼总会长大,小鱼成了大鱼就会从一个池塘跳到另一个池塘去。

所以要是想做大做强,对外投资是必经之路。”

何建国从创办耀华集团的初始就是要“光耀中华”

也因为他一直心存此念,这些年,他一直把振兴中华产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所以他才会不断地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发展了,国家也就发展了,他寻求对外投资的先头兵是当定了。

1985年,何建国还是一个校办工厂的推销员,推销员总是天南地北地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半球集团的老总。

两个人在闲聊之余,半球集团的老总告诉他说冰箱的继电器也得靠进口,闻听此言,何建国十分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他想到更多的是行动:我要给中国人争口气!

温州人的性格就是说干就干。

1986年,何建国把他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创办了耀华电器厂,“耀华”

二字,倾注了他“光耀中华”

的决心和为此而奋斗的希望。

耀华电器在何建国的经营下,还算发展的有声有色,再加上依托在温州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耀华”

可以说是乘东风而上,一路顺风顺水。

在温州柳市电器突飞猛进的20世纪90年代,何建国却已为当地电器企业的生存而忧虑:柳市狭小的平台上,短短几年,就出现无数电器厂、电器集团。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好事,一个小小的镇就有这么多的电器老板,但实际上,过多的生产电器,销路跟不上,这必将导致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价格大战”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自己当初成立耀华的初衷就是要光耀中华,如果这么多电器工厂的存在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反而会因为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破坏整个市场环境,岂不是跟自己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何建国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他能这么想,也说明了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情况。

但问题是,这么多的电器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也许只有寥寥几家。

那么,怎么避免自己不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呢?难道仅仅是被动等待吗?当然不是。

何建国不是那种会被动等待的人,他想,这里既然路子越走越窄,那我们何不走出这里,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何建国为他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

他在厂番深思熟虑之后,带着他的耀华集团突然从温州柳市的电器行业中消失了。

从1996年开始,何建国带着他的耀华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个设想:带领耀华到全国寻找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

时至今日,已经12年的时间了,在这12年的时间中,耀华集团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温州企业不同的发展之路: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租赁、参股、承债及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包括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和安庆变电器厂在内的16家企业。

与此同时,温州的很多企业看到了何建国的成功,也纷纷从温州这个狭小的平台中走出来,进入安徽,参与当地的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

浙商先后兼并收购了安徽一百多家大中型企业:胜华电缆集团收购了安徽电线电缆厂;万事利集团兼并收购合肥动力机械总厂等3家企业。

宝业集团投资2.35亿元建成中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安徽全力建设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住宅产业化、机械加工制造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第三大基地……

经过近10年在安徽投资的摸索,何建国已经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他把兼并的过程看成为“优势互补”

:人家看中的是我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营销网络,而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20世纪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企业兼并热潮曾被视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

但不久人们发现,企业兼并、联合存在诸多内部问题。

那么,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为什么没有让企业走向更加繁荣,反而纷纷落马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念不兼容”

何建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第5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