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温州人靠创新意识赚钱-《温州人致富秘诀》

第5章 温州人靠创新意识赚钱(第5页)
🎁美女直播

钱庄的运营也得到了当地县、市领导的大力支持。

钱庄开业不久曾因合法性问题而一度停业。

这时,方培林就给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写信,反映县工商局和县人行不给办执照的问题。

董朝才对对方的行为给予了大力支持。

对此,方培林回忆说,现在想起来这些领导真了不起!

在国家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温州“姓资姓社”

争论不休的情况下,这是要担很大政治风险的。

1995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担保法》之后,方培林又开始蠢蠢欲动,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他终于于2000年在温州创办了第一家担保公司(现为温州方兴担保公司),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对银行而言,由于有房地产抵押和存单质押,所有的过程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风险都是被覆盖的。

对存单持有人而言,他为借款人质押,有一定的付出,因此他也获得一定的回报(银行之外的利息收入)。

对于担保公司而言,牵线搭桥,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也获得了佣金。

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是金融业的一个创新之举。

金融界的有关人士对此很是欣赏,认为这种做法将闲置的不动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社会资金的活跃。

方培林的钱庄能应时而生,就在于他抓住了政策变化发展。

类似因时因地制宜,紧跟政策步伐的成功故事,在温州比比可见。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说过:“现阶段我国处于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一个敏感的企业家就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历史性的机遇。

有时候,其实政府的一句话就已经告诉你怎样可以跟上形势的发展,你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温州一家报纸曾专门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1%的温州商人都关心政治,60%的经营者“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而放弃或者更有信心做某项生意或投资”

聪明敏感的温州人把他们的商业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更迭,小到一个乡镇芝麻官的去留,都是他们关注的范围。

至于国家鼓励什么,限制什么,那更是温州人在商场上深请于心的制胜法宝。

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思路,也关系到投资风险和市场策略。

张文荣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小他就受到温州人的“男孩从小要有经济自立的意识”

思想的熏陶。

14岁的时候,张文荣就在他人的指点下,在街边开始卖冰棍,正是这不起眼的冰棍生意,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17岁的时候,张文荣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商人。

他凭着自己在商场上的实践经验和初生牛犊的闯劲,在市场中寻找着商机。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导致了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精明的张文荣马上就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面对商机时,精明的张文荣往往不惜任何代价。

有一次,由于日本生产厂家停止了供货,本田摩托车在温州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一辆车就涨一万多块。

当时的张文荣正在黑龙江做生意,他发现黑龙江还有本田摩托车在卖,但是数量也不多了,只有五六辆。

于是他把这五六辆摩托车全部买进。

然后,张文荣拿着大量的现金在黑龙江马路上逛,只要碰到本田摩托车他就拦,并原价买进。

3个月后,张文荣在马路上购进的本田摩托车就有600多辆。

然后,张文荣把这些旧车修整一新后卖到了温州,结果,平均每辆车赢利一万元。

21岁的张文荣已经是身价百万。

这时,他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决定到上海去发展。

1986年,他来到了上海。

那时的上海,一切都被计划经济束缚着。

一到上海,张文荣就发现废铜量大、价低,而且很少有人收购,而在温州,铜却是极其缺少的。


(第5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