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在马上治天下-《大汉帝国全史》

第二章 不在马上治天下(第4页)
🎁美女直播

汉有天下,论武功首推韩信。

早年的韩信十分落魄,长期抑郁不得志。

他父母早丧,家贫如洗。

虽有满腹韬略,但处处碰壁,既不会经商,又不会务农,生活非常拮据,只得终日挂剑闲游,靠乞食度日,所以人们都瞧不起他。

2-3大将韩信

有一位亭长,平时很看得起韩信,对他十分照顾,于是韩信便常在亭长家里吃闲饭。

时间一久,亭长的妻子便不耐烦了,就想将他赶出去。

有一天,亭长的妻子早早起来烧火做饭,吃饭时也没有招呼韩信。

等韩信像往常一样来吃饭时,什么吃的也没剩下,韩信便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离开了亭长家。

韩信漫无目的地来到淮阴城下,临水垂钓,靠捕鱼为生,整天饥一顿饱一顿。

一天,韩信又在河边钓鱼,见一位老妪在河边漂洗棉絮,便上前问道:“老妈妈,您漂洗一天,能得多少钱?”

老妪答道:“只有三五十钱。”

韩信略有所思地说:“您老人家赚钱虽少,毕竟还能吃饱,我整天钓鱼,却常常还要挨饿!”

老妪见韩信少年落魄,饿得可怜,便把自己带的食物分给他吃,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韩信大为感动。

他非常感激地对老妪说:“您对我实在太好了,将来我若有出头之日,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的恩情。”

老妪听了,十分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自食其力,天天靠别人施舍过日子,怎么能有出息?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的,岂是希望你能报答?你既然这样说,那今后就算了吧!”

说完,提起棉絮走了。

韩信望着老妪远去的背影,心里十分惭愧。

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混出个模样来。

一天,韩信在街上闲逛,一个无赖迎面挡住韩信的去路,故意侮辱他说:“韩信,你总挂着宝剑干什么?你白长了个高个,可惜是一个懦夫!

你如果是条汉子,就拿剑来刺我。

如果你没有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说着便叉开两腿。

韩信默默地注视他好长时间,最后忍气吞声地伏下身子,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少年时的这段经历锻炼了韩信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性格,而这一性格成了他日后成为杰出将领的潜在条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韩信配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

项梁阵亡后,韩信归到项羽的部下,任主更值宿卫的郎中。

韩信曾多次向项羽出谋献策,都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因此整天郁郁寡欢,他深感在项羽军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便在项羽从咸阳返回彭城建都时,悄悄地投奔了刘邦。

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掌管粮秣。

韩信见刘邦也不肯重用,决定离汉营而去。

刘邦的丞相萧何原本就知道韩信有才,听说韩信要离开,便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

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旷世奇才,便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终于得到了展露才华的机会。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人物。

韩信为刘邦争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可他的军事才能也令刘邦极度不安。

据说,有一天,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之军。”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便狂傲地大笑说:“我是多多益善啊!”

运筹帷幄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汉初“三杰”


(第4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