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就去了北京实习,同哥把我安排在了他座位旁边。
三个月回来,对未来充满了清晰的规划。
《阿甘正传》里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就是这样的。
写到这里,天都已经微亮了。
同哥应该睡了,我猜他一般都是两点左右睡觉,因为时常深夜的朋友圈,我这里的话,都是只剩下我和他。
我是个时常半夜里会感伤的人,很多次感伤,同哥都会给我留言。
有时候我觉得他和我很像,看似表面什么都不会说,但内心总有千言万语,在别人最需要的时间,他会出来告诉你:我在。
我时常回想起当初那个八十多万粉丝的人,那时几乎没人知道他之前有写过什么书,他只是默默地写了十年,直到《谁的青春不迷茫》,再到现在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他已经是个千万粉丝的作者,两本书都是神话般地畅销。
每次看他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我都会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不是因为我要抱大腿,而是因为觉得他配得上,并且值得一切更好的。
有时我也会奇怪,他为何肯一直帮助我,从推荐我,到让我去实习,再到后来让我疯狂涨粉的文章登录“one”,都是因为他的帮助。
我没有答案。
3
最后说一个故事,相信看过《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人都知道。
在同哥上大学时,有个叫李旭林的人,是同哥的大学同学。
那时的同哥和大学时的我很像,热爱写作,期待被赏识,而李旭林当时就已经展露才华,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他一直鼓励着同哥写作,这份鼓励一直保留到今天。
默默坚持了十年之后,同哥终于开始崭露头角,终于成为了像当年“李旭林”那样的人,然后帮助了一个年轻人,叫李泽林,笔名叫里则林。
我想这个故事就是答案。
孤独的人,总会相逢,然后像一束光,拥抱另一束光,照亮彼此。
我时常想起当年那个八十多万粉丝的同哥,和现在相比,没啥区别。
前段时间,在北京,我们一起和同哥庆祝他发布会的成功和新书大卖。
在包间里,晚到的同哥看着一脸疲惫的我们问:“这里的局已经垮成这样了啊?”
我点点头。
接着,同哥让大家千万别拍照和录视频,然后点起许多low歌,并且自带伴舞,又唱又跳,让全场瞬间嗨了起来。
当时我又忍不住心想,这人是有多不红啊,才那么没偶像包袱,那么努力地逗大家开心起来。
人红了以后,一定有非议的,但那些是真的可能不懂这个红到发紫却依然很“low”的人。
4
这是我新书的最后一篇文字。
不求出彩,不求感天动地,只希望这份特别的情谊能永远留在字里行间。
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时候与人相识,总觉得我们有些地方好相像,但这却不是一种彼此间的同化,而是寻找到同类,不再觉得孤单,然后一起进化,去成为更好的人。
我时常不太好意思表达情感,也第一次觉得写东西会忐忑,但这篇是特别写给你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才能更自然,更好。
如果还有下辈子,我又正好投胎可以继续当人的话,就让我先出生吧,顺便先火起来,我一定会努力去发现一个叫刘同的年轻人,告诉他:你很棒,加油。
谢谢你,同哥哥。
2014年
8月
3日凌晨四点
(第3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