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眼睛是现在的他,一个人的嘴巴是将来的他。
——高尔斯华绥
1.选个好话题,让人一见如故
和朋友家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话题总是源源不绝。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一遇到陌生人,就变得头脑空白,说不出话来呢?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
若要衡量同陌生人第一次谈话的成败,首先要审视交谈的话题,因为话题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交谈的结果,是交谈的第一要素,不容轻视,更不能忽视。
一般情况下,谈话要选择一些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氛围,使交谈得以深入、友谊得以发展。
在交际中,我们对每一次交谈的话题都应该精心选择,不应随心所欲张口就来,若如此,在还未进入交谈内容,就已经危机四伏了。
但在具体选择这些话题时,要顾及谈话对象。
一个话题,只有让对方感兴趣,谈话才有维持和继续的可能。
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为别人都是球迷。
逢人就谈球赛,遇到对球不感兴趣的人也大谈特谈,让对方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
现代年轻人的话题总是局限于流行的服饰、时代的潮流等,有的人除了流行以外,对其他的话题都不感兴趣,这种做法已限制了话题的范围。
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能成为说话的高手,又怎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呢?
美国女记者芭芭拉·华特,初遇美国航空业界巨头亚里士多德·欧纳西斯时,见他正与同行们热烈讨论着货运价格、航线、新的空运构想等问题,芭芭拉没法插上一句话。
在共进午餐时,芭芭拉灵机一动,趁大家谈论业务中的短暂间隙,赶紧提问:“欧纳西斯先生,你在海运和空运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令人震惊的。
你是怎样开始的?当初你的职业是什么?”
这个话题一下叩动了欧纳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谈起来,动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史。
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对方的禁忌,尽量选择“安全系数大”
的话题。
每个人除了有若干“禁区”
外,还存在“敏感地带”
,谈话中都应当小心避开。
譬如,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残疾人的家庭忌谈家中的那位残疾者等等。
有时,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交谈,在他们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不宜谈过分具体的专业话题,如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该怎么处理等。
同要人交谈,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
对于一些很难处理的“敏感话题”
,一般要尽量避而不谈。
某文艺编辑曾讲过一段故事。
他邀一位名作家写稿,该作家非常难合作,各报社的编辑对他大伤脑筋。
因此,这个编辑在见面前也相当紧张。
一开始果不出所料,各说各的,怎样都谈不拢。
闹得编辑很是头痛,只好打定主意,改天再来。
这一次,编辑把几天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作家近况的报道搬出来,并说:“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
作家见对方如此关心自己,就很感兴趣地听下去。
编辑又说:“您的风格能否用英文表现出来?”
作家说:“就是这点令我担心……”
他们就在这种融洽气氛中继续谈下去。
本来已不抱希望的编辑,此时又恢复了自信,获得了作家答应写稿的允诺。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