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尽其用的人才战略-《论道德经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 人尽其用的人才战略(第1页)
🎁美女直播

对管理者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识才、用才、励才、留才和育才。

《道德经》认为圣人不但善于用道去治理天下,也善于用道去识别人才,用人才去成就事业。

不论是什么人,什么东西,高明的管理者都会让他发挥作用。

这是《道德经》用人艺术的精华所在。

1.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原文】

事善能,动善时。

【译文】

办事能干,行动善于应机顺势而行。

【评析】

水不凝不滞,能静能动,能急能缓,能柔能刚,能显能潜;管理者应效法水德,通达调变,因人制宜,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老子的管理思想尊重人的不同个性,肯定个体的价值,使下属有了自由而自主决策与管理的权利;同时,这一切又统一到实现组织、企业目标这一共同的方向上。

这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备水之德的“事善能”

“事善能”

表现在用人上就是“无所弃”

老子说:“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意思就是看人既看短处,更要看到长处,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到人尽其才,这才是用人上的“大仁”

、“大爱”

世上没有无用之才,只有因所处的位置不合适而埋没才能的现象。

庄子给我们讲过如何利用好弯曲之树的方法。

弯曲的大树,虽然很高大,但疙疙瘩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

因此,它虽然生长在道路旁,可木匠连看也不看。

难道这样的树,真的大而无用吗?庄子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说:“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

由此可见,树的疙疙瘩瘩并不是无用的原因,只是安排的位置不适合。

一棵树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不能做梁、做椽,但可以供人欣赏乘凉,在其下神游八方。

一个企业,将人才安排到恰当的岗位,不但有利于稳定人员结构,更能够挖掘人才的潜能。

李嘉诚就是一个善于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的管理者,他任用英国人马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66年,马世民来到香港,进人当时最负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并且一干就是14年。

他形容自己就像个推销员,墙纸、果仁、钢材、机器、电器等,什么都卖过。

实际上,他确在多个领域中经受过许多锻炼。

他在怡和洋行很受器重,曾任怡和多家公司的执行董事。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还被派往伦敦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修经济管理专业课程。

1979年的一天,马世民代表怡和贸易来长实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能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

马世民来到长实总部后,极力要求亲自面见李嘉诚。

平日,身为集团老板的李嘉诚是根本不会过问这类小事的,只需把它交给手下人员去干就行了。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